来源:【四川融媒体省平台】贺思蕊 ,12岁,四川成都人,中国妈妈和瑞典爸爸的混血儿,跟随妈妈在成都生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正在成都举行,作为东道主的她,会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招待外地的朋友?大运青年说,来听贺思蕊教你说四川话。
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甜甜,我们来看你了”是什么能让大熊猫放下手中正吃得津津有味的竹子?当然是久违的乡音了。3月7日,一位网友在网上分享了自己近日看望旅英大熊猫“甜甜”的视频,听得懂四川话的大熊猫“甜甜”引发网友热议。
作为成都市最年轻的中心城区近年来随着郫都区的建设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外籍人士被吸引到郫都区工作、生活和学习郫都的“国际范”也越来越浓来自成都工业学院的孟加拉国留学生侯塞因,在郫都居住一年来,今天将变身一名求职者,带我们走进他眼中的郫都。
共同的建造不光是技术的融合,同时也是文化的交流。虽然是不同的国家,但语言并不是阻碍。当“中式”英语遇到外国人也会创造出独有的语言体系。说着一口“川英”的中国师傅可以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川味,夹杂着方言别有一番韵味。埃塞俄比亚很多当地人,说出来英语都是四川英语。
作者:张耕(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助理研究员)“花花,果赖(过来)!”一句对熊猫的呼唤,让四川方言“出圈”。在网友们看来,四川方言似乎是大熊猫的“标配”,不论是在繁育研究基地还是身处异国他乡,仿佛只要听到四川方言,熊猫们就能感受到“家的味道”。
封面新闻记者 曹菲“四海为家,想一生都在路上。”这是28岁四川乐山小伙阿九的人生格言。当地时间2023年11月25日晚上8点,当他骑行到芬兰北极圈内,在零下20多度的冰天雪地间偶遇川籍餐厅老板娘苏姐时,仿佛真的回到了家乡。
中新社成都8月3日电 题:“洋弟子”学茶艺、说方言圈粉百万:中国生活“麻辣鲜香”作者 王利文“英语、普通话和四川话三者中,我的四川话‘最巴适’,其次是普通话。”初见张文,都会惊讶于他的海外面孔和地道方言的奇妙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