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样的思考和策划,笔者与云南日报新媒体的同事们一头扎进怒江大峡谷,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米村桥马嘎村小组村民、驻村工作队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全程记录下了新溜索诞生的始末——“以前,我们最害怕过怒江上的溜索,因为那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现在,溜索建在高山上、峡谷间,成为帮助我们产业运输,实现增收致富的‘金桥银桥’。”
文|盖迩说编辑|盖迩说2007年,一个云南马吉乡女孩余燕恰“溜索过江”的报道,震惊全国!这里的溜索,可是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下,徒手攀过那条悬空的索道,下面还是湍急的怒江。面对这唯一能出山的交通方式,马吉乡的孩子们只能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
过去手机响个不停,找蒋世学开溜索的人络绎不绝。现在,手机一天也响不了几声。“大桥通了,路修到家门口,坐汽车很便利,谁还坐晃晃悠悠的溜索过江呢?”云南省巧家县茂租镇鹦哥村村民蒋世学望着横跨金沙江的溜索及大桥说。75岁的蒋世学居住在西南大山里。
跟着边凡看世界”用镜头带你乘溜索去横跨怒江大峡谷!溜索是怒江境内很具代表性、典型的原始交通工具,至今仍然普遍使用之中。溜索过去是云南怒江大峡谷各少数民族的主要交通工具,是他们改造和战胜自然的象征,是不畏艰险,勇猛顽强、性格的写照。
盛夏出游去哪里?人多拥挤的网红景区,立刻被我们一致抛弃。决定开车自驾进云南——走怒江,闯荡一下传说“最难走”的219国道,去体验一下“丙察察线”(指滇藏公路建设里滇藏新通道里面的丙察察路段,即丙察察公路)的滋味。途经云南怒江州,我们就一直沿着怒江大峡谷穿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