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 原创稿人民网北京4月5日电 (周静圆)3月30日,《谢谢你,杨洪涛医生!》被人民网报道后,杨洪涛医生的故事感动了不少读者,大家纷纷留言表示感谢杨医生的大爱。今日,北京市红十字会传来消息,杨洪涛的眼角膜已成功移植到两位患者身上,他们将看见这个春天的美景。
7月27日18时48分,饱受病痛折磨的24岁研究生陈大江,在亲人的无限眷恋中离开了人世。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帮他实现了生前遗愿——捐献眼角膜。日前,一名生活几乎被黑暗吞噬的14岁少年顺利移植了其中一枚眼角膜,得以重获光明。陈大江是湖北荆州人,是家中独子。
编者按:世界上有很多人无法看见日出日落,无法看见最爱的人的模样。中国约有400万角膜病致盲患者,角膜移植手术是主要的复明方法。人角膜供体长期匮乏,约90%的角膜盲患者都在黑暗中苦苦等待。2024年6月6日,第29个“全国爱眼日”到来。
6月1日是“六一”儿童节,却有个消息让人心痛。当天,苏州张家港的9岁女孩睿睿因病离开了这个世界。金黎明说,病情复发后,医生说这种病很难有效医治,“我们一家人就曾商量过捐献的事。孩子虽然离开了,但她的眼睛还在看着世界,这让我们觉得她还活着。”
2025年3月14日上午,因突发蛛网膜下腔出血,12岁的嘉琪离开了人世。经长沙爱尔眼库评估,嘉琪的角膜质量非常优秀,3月18日,这份跨越生死的大爱,让一个稚嫩的生命告别化作希望的种子,帮助三人重见光明。
"爸爸真的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 回忆起父亲的点点滴滴,文高超的女儿文采怡哽咽着说,父亲从不会口头上说要我做个什么样的人,但是他生活中的点滴和细节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自己要去发现世界的处处美好,真诚善良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1月25日,农历正月初四,热闹的年味还没有散去,新春的氛围还洋溢在常德澧县的大街小巷,在这样一个喜庆的日子,54岁的柏晓知在常德澧县第三人民医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当日上午,柏晓知进行了角膜捐献的手术,角膜已被妥善保存,将用于有需要的人。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通讯员 敖盼盼2024年7月27日,饱受病痛折磨的荆州24岁小伙陈大江,在亲人的无限眷恋中离开了人世。武汉市红十字爱尔眼库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帮他实现了捐献眼角膜的遗愿。7月31日,一名生活几乎被黑暗吞噬的14岁少年顺利移植了其中一枚眼角膜,得以重获光明。
德州新闻网讯3月16日,备受大家关注的24岁女大学生李茜悄然离世,她向社会捐献了眼角膜和遗体。这一义举感动着无数人,除了家人、同学、朋友,许多素不相识的人都为她流下了泪水。李茜,滨州市惠民县石庙镇人,生前是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影视传媒系广播电视编导专业一名大四学生。
“我能看到视力表的第4排了!”7月4日上午,顺利接受角膜移植手术的梁先生在长沙爱尔眼科医院复查视力时,惊喜地发现自己裸眼视力恢复到了0.2。该院角膜与眼表病专科主任李宽舒告诉他,目前移植的角膜透亮、植片稳定,随着上皮逐渐愈合恢复,她的视力还有望进一步提高。
23年前,深圳大学教师向春梅去世,她自愿捐出的眼角膜,帮助两名患者重见光明。近日,当得知向春梅的母亲患上白内障,当年为向春梅进行角膜摘除手术的眼科医生专程赶到向春梅的老家,为向妈妈做了手术,完成了一场23年的“光明延续”。
生命是宝贵的,在生命的尽头,有人愿意发出最后的光芒来照亮他人。6月16日,57岁的曾庆塘因尿毒症离世,他的儿女在芦溪县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和萍乡市红十字生命之花志愿服务队的协助下,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字,完成父亲最后的心愿。
23年前,一位深圳大学的老师向春梅去世,她自愿捐出了自己的眼角膜,三名患者因此重见光明。1999年,只有29岁的深圳女教师向春梅不幸罹患直肠癌,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这名年轻的女孩做出了捐献器官的决定,她在《器官无偿捐赠申请书》上写道:“我愿意在我死后献出我的一切有用器官。我相信我的两个眼角膜是完好无损的,也许能给需要它的人带来一线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