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翰烽:非常实用,什么学生会考入985、211高校成为一类学生?近日,一位重点中学的年级组长,根据他多年来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数据分析,专门作了“不唯成绩最终赢得成绩,不唯高考最终赢得高考”的主题演讲,内容精干、实用,的确有点价值。
《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出台至今已有3年多时间,其中要求,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工作创新,使得学联学生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在2-3年内有明显改进,使各级学联学生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得到显著增强。
▌供稿:团中央学校部、微信公众号“中华全国学联”、湖南学联青年之声网上有不少大学生问团团:学生会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据说很忙,很多人吐槽,也有很多人乐在其中。真的很好奇在学生会工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最重要的是,忙成这样有什么意义?
能力出众、头顶光环、交能力一流,是许多人对学生会主席的印象。但最近有一位粉丝和我说,因为自己曾经在学生会任职过干部的经历被公司拒绝了。与此同时,甚至还有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表明:学生会干部除外。所以,这些学生会主席,在HR眼里到底是怎样的存在?为什么面试时这些经历到底会减分?
在这期间,有个“发明”时间仅三个多月的新词,成了很多人口中的流行语——“小镇做题家”。有人预言,这个词将在未来成为像“精致的利己主义者”那样人尽皆知的精辟词汇。“小镇做题家”,是那些通过高考进入重点高校,从物理上离开了“小镇”,但在精神上没有办法摆脱小地方的青年的自称。
就目前的高考和招生政策来说,北京头部孩子,应该也不算特别头部吧5000到15000名之间的孩子,去河南找对学校,或者培训机构,绝对比在北京参加高考上985和211的概率要大,但是其他学校的话估计就没有什么优势了!
香港有8所公立大学,但不少学生和家长的认知还停留在港前三+城大和理工。浸会要不是有个“亚洲第一”的传媒专业,恐怕就和教大、岭南一个下场了。985/211的学生会觉得这个档次的学校不配,二本三本独立院校的个别学生也觉得浸会配不上自己,怎么着我去香港读书都得是理工城大的级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