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只是使用了一个虚拟名字,完成300元缴费后,就成了中华口腔医学会会员。文 | 土土绒如今,不同类型的口腔治疗机构随处可见。其中一些挂着响亮的名头,宣传医生团队时,也是不遗余力。但是央视记者近日调查发现,有些“专业光环”不一定真实。
1、“不交钱就曝光,想删帖可讲价” 假记者跨三省敲诈民企30余万元打着“记者”的名号,以舆论监督为幌子,聚焦企业所谓的“环保问题”,扬言在网上曝光负面新闻,威胁企业进行敲诈勒索。这样的恶势力犯罪团伙7个月横跨三省8地市18个县,非法获利30余万元,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来源:检察日报正义网 一个恶势力犯罪团伙披着“记者”团队的外衣专门聚焦企业所谓的“环保问题”以在网上曝光负面新闻相威胁对企业实施敲诈勒索7个月横跨三省8地市18个县非法获利30余万元严重影响几十家民企正常生产经营 经河南省桐柏县检察院提起公诉,日前,法院采纳检察机关的指控意见和量
资料图:近期发生的开盒事件引发人们对数据安全的担忧。图/IC photo3月19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南都记者经同事授权,花300元在海外社区网站买到了同事的户籍信息,有客服宣称“其中240元是公安网站户籍截图的费用”。
“观赏牌”“保险备案专用牌”“专为识别设计”……网络上,一些商家公开销售“定制车牌”,称其用于“门禁识别、抬杆”等,实为变相销售假牌。记者调查发现,为逃避监管,一些销售此类定制车牌的商家要求与买家脱离平台沟通,有商家称定制车牌与正规车牌“防伪凹凸一致”,还可以“年审、上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