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的《活着》这本小说主要讲述了,上个世纪40年代,主人公富贵原来是一个吃喝嫖赌的浪荡子,在赌博中输光了家产,后来经历了不断的历史变迁和家庭的变故,他的亲人却相继离他而去,到最后年老时候只有一头老牛相伴在身边,平静的活着。
曾经有人说,成年人最怕的,是翻看凌晨三四点钟的朋友圈。因为那里,记录了太多太多的崩溃。 也许是连续第N天加班后,又一次被领导推翻了所有方案。 也许是刚被通知,自己被公司裁员。又得知孩子中考失利,要交十几万择校费。 也许是刚刚生下二胎,还都手忙脚乱。
阅读文章前辛苦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文|侯博士的笔记编辑|侯博士的笔记前言某乎上有个问题:“读完余华的《活着》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活着对多数人来说真的是很难的一个命题”以上的话是来自网友的评论。
《活着》是作家余华最有名的代表作,因为这部小说,余华一战成名,国际国内获得数十个奖项,从籍籍无名的穷酸作家,一跃成为畅销书作家,在国内乃至国际都享誉盛名。一年光版税就高达1550万,高居作家排行榜榜首。
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余华创作的当代文学名著——《活着》,它在豆瓣读书TOP250中高居第二。《活着》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台湾《中国时报》10本好书奖、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第三届世界华文“冰心文学奖”,入选香港《亚洲周刊》评选的“20世纪中文小说百年百强”、中国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20世纪90年代最有影响的10部作品”。
这本书的正文有些太过平静,平静的有些令人发指,生活将一个人的命运血淋淋的扒开,在好不容易结痂的时候又去揭开,在这种长时间不断叠加的痛苦中本该呐喊、哀嚎的境遇下却是以最不可能存在的平静来展现,也正是这摸平静让人欲罢不能的沉浸其中。
作者:王剑利(武警北京总队执勤第五支队大校政治委员)1944年9月8日,陕北初秋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延安凤凰山下的枣园操场上,一场庄严而肃穆的追悼大会如期举行。大会所追悼的,是一名彼时尚籍籍无名的战士。3天前,他在执行烧炭任务时,突遇炭窑崩塌,为救战友而不幸遇难,年仅2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