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末我国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从国际上看,那些早些时候已出现人口负增长或生育率较低的国家是怎么应对的?各国人口转变基本情况“20世纪以来,较早实现现代化和工业化的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人口转变,逐步进入生育水平下降和老龄化程度加深的阶段。
全国人大代表、奥克斯集团董事长郑坚江表示,从鼓励二胎到放开三胎政策,很多年轻人对此意愿并不高,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群不愿意结婚,“究其原因,无非是生育成本过高,压制了部分家庭及育龄妇女生育二孩、三孩的意愿”。
中国人口学会青年学者专业委员会微信公众号“人口青专会”8月31日刊发了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讲师、博士后祁静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茅倬彦联合撰写的研究文章《生命历程视角下的生育支持政策研究》。
澎湃新闻注意到,在国家统计局1月17日正式宣布前,中国人口学会于1月13日在京组织召开了“人口负增长及其应对策略”专家研讨会,解读人口负增长现象、趋势、特征、成因,探讨人口负增长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探讨应对策略。
嗨,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的节目,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关于养老金的新消息。众所周知,最近一段时间国家针对养老金做出了很多调整和改变。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我国的社会环境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国老年人数量正在不断增加,我国也已经步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但结婚率却在下降,尤其是生育率逐年降低。
人口结构老化和少子化是老龄化社会的主要特征,通过延迟退休提升老年人的劳动参与率,优化生育政策提升生育率,是应对老龄化冲击的两件“法宝”。然而,在(外)祖父母已成为我国照料婴幼儿的重要力量的背景之下,鼓励生育政策与延迟退休之间的矛盾该如何化解。
历经10年嬗变,“让不让生”已不再是问题,取而代之的是“想不想生”和“生了怎么养”。回顾政策历程,10年间,从2011年的“双独二孩”,到2013年的“单独二孩”,再到2016年实施“全面二孩”,2021年放开“三孩”,这表明政府提高人口生育水平的决心。
利好生育、养育和赡养,三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新标准来了。8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提高个人所得税有关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明确,自2023年1月1日起,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各1000元。
国家号召生三胎确实与以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形成了对比,这引发了人们对过去政策是否出现了问题的疑问。过去的计划生育政策主要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旨在控制人口数量的增长,因为当时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国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来源:北京商报 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官网发布《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从强化生育服务支持,加强育幼服务体系建设,强化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等四个方面提出系列生育支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