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蒙自一处不起眼的二层小楼里,十位员工对着24英寸的电脑屏幕勾勾画画,办公室只有点击鼠标和敲击键盘的“哒哒”声。“前面有多少智能,后面就有多少人工”的调侃,道出了数据标注在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中起到的基石性作用。
“滴滴答答……”在广东清远的一间2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李阳(化名)将眼睛凑近屏幕,食指熟练地点击鼠标,将“电视机”“打开”“关闭”等一大批词汇,标注上“物品”“动作”属性。这样的操作,他每天要重复成千上万次。
来源:【中华泰山网】中华泰山网讯 自动驾驶汽车、导航实时播报路况、送餐机器人……人工智能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过,人工智能的最终效果,并非天生,也需要“老师”来教,才能变得聪明、智能起来。“老师”是谁,如何教?
在一张张由激光雷达采集的3D图像中,识别车辆和行人,一一框出、标注信息……12月12日,在广西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示范基地,十几名残疾人数据标注员正坐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工作。班雪梅,就是其中的一员。上大学时,班雪梅因一场疾病导致肢体残疾。毕业后,她换过几份工作,但都不太合适。
人工智能背后的数据标注产业被关注,国家层面首次对数据标注产业进行系统谋划。1月1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促进数据标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
封面新闻记者 刘恪生“嗒嗒嗒、嗒嗒嗒……”11月18日,在一片宽敞明亮的办公区内,随着键盘的敲击声,几十名腾讯云(自贡)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数据标注员,正聚精会神地在做同一件事:运用数据标注平台,对采集自全国的道路图片进行数据标注,给人工智能大模型投喂数据。
2月15日,经济观察报记者在兼职猫平台报名了一份数据标注员的兼职,当晚,项目负责人赵强杰电话询问了记者的基本情况,随后将记者拉至一个名为“试标”的微信群里。“新进群的同学先看群公告,再看聊天记录里的视频,看完有想做(数据标注)的,私聊找我试标,只差三个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