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伯利亚流放制度的不断完善,将反对自己统治的人流放至西伯利亚成为了沙俄统治者维护自身统治的重要手段,但是随着沙皇统治逐渐腐朽,西伯利亚的作用竟悄然发生了改变,这里不但不再是反对者的噩梦,反而成为了各路反对者交流革命思想的重要场所。
在中国历史中,皇帝经常会将革职者或罪犯发配到偏远之地,如宁古塔、海南等地方。即使西伯利亚发展最好的城市新西伯利亚,是一个人口超过162万、面积排名全俄第14的城市,但在室外零下40度的温度下,仍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作为一个横跨欧亚的国家,俄罗斯的亚洲性往往会被忽略,或者说,亚洲部分的历史在俄国历史上是一种怎样的存在,怎样形塑俄国的近现代历史,仍不甚清晰……西伯利亚蜷缩在历史的边角,跟它1300万平方公里的巨大体量相比更显“尴尬”。
西伯利亚,俄罗斯的“东大荒”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一户大家族,男丁稀少,而女性成员较多,这也是俄罗斯如今的现状俄罗斯这个国家,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地是真的大,天是真的冷,人是真的少。最能体现俄罗斯特点的地区,莫过于西伯利亚。
眼看着俄乌冲突即将向第三个年头迈进,很多了解俄乌冲突本质的人或许会冒出这样一个疑问:既然俄罗斯打这场战争的目的是为了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确保自己和北约之间有充分的缓冲区,那么为什么俄罗斯不干脆主动调整战略规划将国家建设向东扩展,从而避免以莫斯科为首的核心经济政治区域遭受北约的直接威胁呢?
俄罗斯历史上发生过两次伟大成功的迁都,一是彼得大帝迁都圣彼得堡,二是苏俄迁回莫斯科。这两次都很好地解决了俄罗斯的国内外矛盾,让其变得更为富强。如今俄罗斯再遇挑战,某些专家就建议效仿往日迁都以应对,然而地点却是西伯利亚。
潮新闻客户端 孙炜自幼听母亲说,西伯利亚是沙皇时代的罪犯流放地,被称为世界上最大、最寒冷的“天然监狱”。革命导师列宁曾经流放于此,并在此产生了很多革命思想。俄罗斯文学家普希金的《寄西伯利亚》,写的就是被沙皇尼古拉二世流放于此的人生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