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军分区司令 彭栋才,江西吉安人,获悉国民党军进攻威海后,在酒馆指挥部队阻击国民党军东犯的彭栋才带领少数作战指挥人员乘车抵达威海,亲自了解敌情,侦查地形,提出“趁敌人立足未稳,迅速组织反击”指挥部队进行了威海保卫战。
“山东舰”的舷号是“17”,这是一个特殊的数字,除了纪念服役时间和“北洋水师”成立外,那就是1894年9月17日,在辽宁东港大东沟海域,北洋水师遭遇了建制以来最惨重的打击以致全军覆没,那场著名的惨败——甲午战争中的威海卫战役。
作者|冷研作者团队-吹雪字数:9048,阅读时间:约23分钟编者按:甲午战争大东沟海战中受到重创的北洋舰队在之后的战争岁月里不再出海争夺制海权,但整支舰队的存在依然是日本海军必须除去的目标。那么整支舰队是如何覆灭的呢?在北洋舰队最后的几天里又是面对怎么样的煎熬呢?
十九世纪,经历了第一次、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旧式水师失败以及中法战争中福建水师的覆灭,特别是蕞尔小国日本竟然也侵犯大清帝国, 深深刺痛了大清帝国朝野上下国民的心,普遍深感海防的重要,形成痛下决心对旧式水师革新,组建新型海军的共识。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也是甲午海战沉舰水下考古工作开展10周年。12月18日CCTV-1,22:30档,《寻古中国·水下考古》系列第五集《甲午沉舰》,充分利用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山东威海海域发掘出的甲午沉舰遗物,从考古视角解开一个个甲午海战之谜。
今年的9月17日,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纪念日,在曾经发生威海卫海战的山东威海刘公岛海域,北部战区海军某舰艇部队近期执行任务,在途经刘公岛时,拉响军舰汽笛,向在甲午战争中牺牲的英烈致敬。威海卫之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在山东半岛抗击日本陆海军侵犯威海卫(今山东威海)的战役。
在甲午沉舰水下系列考古工作中,考古人员在致远舰提取出水了一件刻有花体英文名字的单筒望远镜,经过判读发现这是致远舰大副陈金揆在“留美幼童”期间使用的英文名。19世纪70年代,洋务之风席卷华夏,清廷开启了“留美幼童”计划。
来源:新华网 2018年6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总书记登上东泓炮台遗址,了解北洋海军威海卫基地防务情况和威海卫保卫战、刘公岛保卫战历史。随后,来到甲午战争博物馆陈列馆,参观甲午战争史实展。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这段历史在中华民族记忆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130年过去了,“镜鉴甲午,强吾海军”这一时代号召,也时刻警示着中华民族奋发向前。如今,随着辽宁舰等现代化航母的列装,中国海军也已经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能力显著增强。
每年都要去一次刘公岛,不仅仅是因为它优美的自然风光,更是因为刘公岛凝结了中国近代史屈辱悲壮的一页:1888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在刘公岛正式成军,1894年日本悍然发动了中日甲午战争,1895年北洋海军在刘公岛全军覆没,1898年刘公岛被英国强行租借,长达42年…
2024年是甲午战争爆发130周年,澎湃新闻推出系列专题,追踪最新文物线索,采访一线专家学者,重新思考战争背后的历史脉络。今年9月,澎湃新闻报道英国纽卡斯尔埃斯维克的圣约翰墓园(Elswick, 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