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执笔惜墨如金的史学家陈寿能在人才辈出、群英荟萃的汉末三国时代中认可陆逊单独列传的地位,不单是其子陆抗孤身一人辅佐残弱孙吴对抗西晋王朝,更多是因为陆逊作为一个孙吴政权的后起之秀,无名望无靠山,却能以一己之力搅乱三国鼎立之间的局面和实力对比。
陆逊,字伯言,江东名帅,陆逊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219年,参与袭取荆州,222年,夷陵之战,陆逊为大都督,火烧连营,击败刘备,228年,石亭之战取胜,229年,孙权称帝后,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
陆逊,字伯言,三国时期东吴政治家、军事家。陆逊原名陆议,家族为江东大族,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都尉,原本能够平步青云的陆逊却因为种种意外而早早独立,年仅十二岁就肩负一家之主的重担,操持整个家族。
魏蜀吴并立的三国时代,东吴是最后一个被灭掉的割据政权,他能坚持这么久的时间,与东吴代代出名臣名将不无关系。周瑜死后有鲁肃,鲁肃死后有吕蒙,吕蒙死后有陆逊,可谓是代代有英才辅佐。然而东吴皇帝孙权晚年昏聩暴戾,以至于东吴出现剧烈的政治动荡,陆逊也被卷入其中,最后忧愤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