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8日电 题:今天,“C位”属于老祖宗和大自然新华社记者周玮、王鹏、徐壮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老祖宗和大自然留下的“宝贝”重若千钧。6月8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这个日子前后,全国文博单位组织开展相关活动7300余项,各省(区、市)举办1.2万余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
新华社拉萨5月9日电 题:“把老祖宗留下来的‘桃花源’保护好、传下去”新华社记者王泽昊、格桑朗杰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7月21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林芝镇的嘎拉村考察,来到藏族村民达瓦坚参家。近日,新华社记者回访了达瓦坚参。
最早听到“句容”,是在中学的乡土地理课堂上。那时候,班里四十多名同学中,光姓施的就有十二名,地理老师打趣道:“你们施姓五百年前应该是一家吧。听过‘句容迁崇明,崇明搬启东’这句话吗?你们的老祖宗可能是从句容迁过来的。”这是我第一次听到“句容”这个地方,那么陌生,却又那么熟悉。
一双手,一片茶,一口炒茶锅全国人大代表西湖龙井采摘和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樊生华从事西湖龙井炒制工作五十多年西湖龙井高品质的关键在于工艺樊生华说“我们茶全靠一双手”而且是要很耐心的”采摘、摊放、杀青、辉锅、分筛、挑选、储存在制茶人温柔的“铁砂掌”下在炒茶锅200摄氏度的高温里在樊生华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一条非遗长街,融文化精粹;一场非遗盛宴,让全国瞩目。2月16日至20日,首届中国非遗保护年会在榆林举行,这让榆林市的广大非遗传承人倍感振奋,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年会为契机,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继续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
2000多年的冶陶史,1000多年的官窑史,600多年的御窑史……千年窑火不熄,文化源远流长,在景德镇,这座中国乃至世界版图上都独一无二的城市里,一处处陶瓷文化遗存诉说着因“瓷”而生、因“瓷”而兴的城市故事。
仲夏时节,层峦耸翠。北京西北燕山,明长城犹如巨龙在“绿海”间蜿蜒。沿着长城脚下的山谷小路一直向南,便来到青山环抱的石峡村。抬头远望,山脊处可见长城逶迤;环视乡间,处处可见的长城元素图饰,展示着这个小山村与长城的特殊情缘。
新华社北京11月30日电 11月30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南丰傩:“傩”动乡愁两千年》的报道。“三伯”叶根明手提单面鼓,鼓槌落定,锣声渐起。头戴黄巾,身披红底碎花彩衣,系一张青面獠牙、额佩铜镜的傩面具,执一把木质开山斧……傩神庙门洞开,傩班依序而入。
新华社北京9月14日电题:九曲黄河万里情——文化自信的“黄河大合唱”新华社记者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华民族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根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新华社太原12月3日电题:保遗产、护生态、谋发展——山西谋划长城保护开发大文章新华社记者王学涛山西是长城文化的核心区和集大成之地,时间跨度长、地域分布广、资源规模大,与黄河、太行山有机结合形成完美景观展现。近年来,山西加大长城保护利用力度,使古老长城焕发新活力。
新华社成都6月9日电题:从千年三苏祠感悟文化自信开栏的话:今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时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