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将如何改变生产关系?“鸡娃”为什么是个体父母小聪明导致的群体父母的愚蠢?而在这一切的背后,行为传染效应又能如何指导定制更有效的政策?7月17日,通俗经济学家罗伯特弗兰克在与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的连线对话中回答了上述问题。
Newell and Simon's Logic Theorist: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mpact on Cognitive Modeling,HFES,见原文链接。
近日,东南大学自动化学院黄广斌首席教授联合哈佛医学院、清华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家神经科学研究院、新加坡国家人工智能安全研究院、中山大学、香港岭南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在国际学术期刊《Neurocomputing》上发表题为“不受限制的人工智能必将超越人
图片说明1:肯德尔搭乘AI控制的战斗机升空图片说明2:X-62A飞机美国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近日首次搭乘由人工智能(AI)控制的战斗机飞行,并感受该机和有人驾驶飞机的“空战”。这被美国媒体称为“一次历史性的飞行”。
面对“AI让自己失业”的全网喊话,一天前,以志愿咨询闻名的张雪峰用视频回应:“我们这个行当,说实话,你说是不是打破信息差,是打破信息差?但是还有些情绪价值。DeepSeek只会有一些公开信息,但是你要知道有些信息网上是不公开的。”
1943年,神经科学家沃伦·麦卡洛克和数学家沃尔特·皮茨提出「人工神经元」模型,试图用数学模拟人脑的思考逻辑。1950年,「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在论文《计算机器与智能》中抛出震撼性问题:「机器能思考吗?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科学发现往往建立在对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进行成功显像的基础之上,但是在很长时间里,已有的显微技术无法充分展示分子生命周期全过程,在生物化学图谱上留下很多空白,而低温冷冻电子显微镜(Cryo-EM,以下简称“冷冻电镜”)将生物化学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据美国“福克斯”新闻网站5日报道,美国空军首次成功利用人工智能(AI)程序驾驶无人机进行了3小时的试飞。美军强调,该测试的成功为美国空军未来利用AI控制无人僚机执行空战或对地作战任务成为可能。
作者:毕研韬(海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海南省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来源:《青年记者》2023年第11期导 读:在认知安全维度,美国政治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在其2023年全球风险指数报告中将生成式AI称为“大规模干扰性武器”。生成式AI可被恶意行动者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