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没想到,柿子还没有红,在网上,一种为柿子去涩的植物——辣蓼却先一步走红了。在抖音等视频平台上,非常多的用户上传为柿子去涩的视频,石灰水浸泡、掺苹果等方法都试了一遍,而其中最不易翻车的却是煮辣蓼水浸泡。
农村“祛湿草”辣蓼,四大厉害妙用很少有人知道。在农村广袤的田野和溪边,生长着一种毫不起眼的植物——辣蓼。它身姿纤细,叶片翠绿,边缘带着微微的锯齿,散发着独特的辛辣气息,因此被大家称为辣蓼。不过,很多人都不知道,辣蓼还有个实用的别名——祛湿草,在生活中有着四大厉害的妙用。
辣蓼草,这个看似普通的野草,或许很多人并未关注过它的独特价值,但在农村,它却被赋予了多重身份。从被视为饲料植物到作为酒曲的原料,辣蓼草的多重用途证明了大自然的智慧和农民朋友的精巧利用。过去的几百年里,辣蓼草在中国农村的应用可以说是无处不在。
说起“辣蓼”,对于在农村长大的农村娃都不陌生,乡野里到处都是,俯拾皆是。《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国语词典》对“蓼”的释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淡绿色或者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于水边或者水中,味辛辣,可以调味,全草入药。”
有一种植物自带辣味,像辣椒一样辣,在没有辣椒之前是能当辣味的调味料,在农村到处可见,它就是辣蓼草。辣蓼草是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广泛,喜生于近水地、流水沟中或阴湿处,根据生长环境的不同,有旱辣蓼和水辣蓼之分,辣度前者比后者大,味道也更冲。
风荷老叶萧条绿,水蓼残花寂寞红。我厌宦游君失意,可怜秋思两心同。水蓼不但是药材,也是很好的调味剂和食材:0 1 “涮九门头”:胡主任在介绍闽菜的时候,介绍过“一盘九脆”:把牛的九个部位的肉在米酒草药中稍涮几分钟,拌上精盐和姜汁,鲜美翠嫩,这草药里面就有水蓼。
在化学抗菌药还没有引进中国之前,我们使用中药组方调剂配方进行治疗,几千年来也保证了人们健康。鉴于此,在化学抗菌药治疗配方中,科学与合理的配以中药也可作为探索的一个领域,这里的四味穿心莲就是中药方剂中抗微生物比较好的一个经典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