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他们发现,光学紫外光变曲线峰值之前出现了迄今为止最显著的“鼓包”特征,并发现X射线呈现出“间歇性”辐射的特征。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和专业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最新分别发表论文称,研究人员报道了一次罕见潮汐瓦解事件的观测结果,该事件发生于距离地球约有124亿光年的星系,这项研究发现或能提升人们对宇宙学距离的黑洞特性的理解。
中新网合肥4月3日电(记者 吴兰)记者3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发现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全新演化现象。
L. Hernández-García, A. M. Muñoz-Arancibia. et al. AT 2021hdr: A candidate tidal disruption of a gas cloud by a binary super massive black hole system. Astronomy & Astrophysics , 692, A84。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渺这是一根人类送入广袤宇宙的“探针”,是一场对宇宙奥秘的无尽探索。10月31日,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举行的爱因斯坦探针卫星(“天关”卫星)在轨交付仪式暨成果发布会上,“天关”卫星展示了其在中国空间科学领域取得的首批重要突破。
舒新文(中)和研究团队其他成员一起探讨学术问题中等质量黑洞潮汐撕裂恒星艺术想象图舒新文在青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进行交流访问活动2月28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发表了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舒新文教授研究团队的一项重大科研成果
2019年12月,天文学家曾发现,一个之前不显眼的星系突然开始变得明亮,此后便开始了对该星系的密切监测。一项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说,该星系出现的这一前所未有的变化,很可能是其核心巨大黑洞突然“苏醒”的结果。
9.2知识分子The Intellectual东苏勃,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2020年 “科学探索奖” 天文和地学领域获奖人。获奖理由:肯定他在系外行星、超新星和微引力透镜领域的成绩,支持他用微引力透镜方法搜寻孤立的恒星质量黑洞和地球质量的流浪行星。
太空探索捷报频传!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顺利入驻“天宫”之后,我国空间科学领域也传来好消息。10月31日,“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正式在轨交付给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等科学用户使用。卫星在轨取得的首批科学成果也于同日发布。“天关”卫星艺术图。
前段时间,欧洲南方天文台和智利千禧天体物理研究所的天文学家报道称,人类可能首次观测到星系中心超大质量黑洞的苏醒过程。这个超大质量黑洞位于处女座上一个椭圆星系的中心,距离地球3亿光年,质量相当于100万个太阳。
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近日,由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安徽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及广州大学的科研人员联合组成的研究团队,首次探测到中等质量黑洞潮汐瓦解恒星事件后产生的X射线准周期震荡信号。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11月1日电 (记者赵竹青)记者从中国科学院获悉,“天关”卫星(爱因斯坦探针卫星)自2024年1月9日成功发射以来,以其卓越的X射线探测能力,探测到多种类型的暂现天体,并捕捉到几例可能的新类型暂现源,成功获取了由中国自主研制设备观测到的首张全天X射线天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