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是文明礼仪之邦。中国古称“华夏”,何为“华夏”?《春秋左传正义》疏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礼记·玉藻》又将玉与人的德行相匹配,认为:“古之君佩玉,君子无故,玉不离身。”玉器文化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为传统优秀器物文化之代表。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原创稿在2023年6月2日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作为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以《普及古典名著 弘扬传统文化》为题进行了发言。就“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古典诗词有何特殊价值”等问题,人民网记者对莫砺锋教授进行了专访。
长江网讯(见习记者包孟 通讯员鄂文旅)5月18日,值此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举办之际,“龢: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展在湖北省博物馆北馆二楼临展厅与观众见面。该展是由国家文物局、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湖北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四川博物院等全国十五家文博机构协办。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余冰玥 记者 齐征“向全社会普及古典名著是传承文化最有效的手段。”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南京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主任莫砺锋曾在2023年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如是说。中华文化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在时间长河中始终屹立不倒、生生不息。
从瑰奇浪漫的不朽诗篇楚辞、道脉千年的正统之学理学,到洞庭湖畔天下名楼岳阳楼、岳麓山脚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再到近现代那一抹为国家独立民族富强人民幸福而浸染的鲜红底色,湖湘文化的底蕴之深厚让人惊叹,彰显了中华文明的思想内核和价值精髓,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时代使命中,是一种独特资源,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历史参照,需要湖南儿女担当起守正创新的光荣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三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伟大奠基者。”
8月2日下午,由江苏艺术基金资助,扬子晚报、江苏省文艺评论学会联办的江苏艺术基金2023年度舞台艺术评论人才培训班开班,江苏省文联主席、文学博士、国家一级艺术监督章剑华为培训班的学员们带来题为《中国式现代化与文化传承发展》的主题授课。
故宫博物院的红山文化时期玉巫人宛若外星人,湖北省博物馆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剑锐利如斯,上海博物馆的战国时期重环谷纹玉璧细腻质感,河北博物院的西汉长信宫灯寓意深远,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忍冬纹镂空五足银薰炉精巧玲珑……最近读了《匠心的逻辑》一书,对中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物质文明和匠人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