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日前利用植硅体微体化石分析等方法,在浙江上山文化遗址开展水稻起源研究,揭示了水稻从野生到驯化的10万年连续演化史。研究结果表明:早在约10万年前,野生水稻就已在长江下游地区分布;约2.4万年前,人类开始采集并利用野生水稻;约1.
“水稻上山”之后,该科普“下山”了。近日,“水稻上山”舆论闹剧才逐渐收场。而当热度退去,我们更应该思索的是,一件本可以带来好处的创新农业技术,为何会一时间被误解、抨击?(7月5日《科技日报》)谣言从何起?
前言:朱有勇院士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是这样讲的: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我们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我们村277人,人均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
潮新闻客户端 编辑 董洁 【编者按】潮新闻《读端》栏目,邀请专家学者、党政干部、企业家等各行各业人士点评新闻报道,虽寥寥数百字,但这些独到的短评,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或换个角度看新闻。我们将这些散落的珍珠收集起来,串联成链,供更多人品读。也欢迎大家参与“读端”讨论。
朱有勇院士在人民大会堂的发言是这样讲的:水稻上山,很受农民欢迎,今年,云南推广了50万亩,我们村推广了405亩,最高亩产788公斤,最低634公斤,总产28万公斤,我们村277人,人均1000公斤,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手里。
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这块旱地以前是种玉米的,如今能种水稻了,我们又多了一条致富路。”去年秋收时,望着颗粒饱满的稻穗,农户既惊讶又高兴。今年,在充分考量地理、气候等条件后,禄劝县继续在翠华镇和皎平渡镇开展旱稻试验种植,面积达200亩,试种范围和面积都较上一年有所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