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网讯(记者 何山)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作为省会城市,郑州市面临着经济发展和耕地保护的双重挑战。如何有效管理、保护耕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郑州市推出“一码看耕地”,探索实现“智慧耕保”,走出了一条用科技手段保护耕地的新路子。
编者按:“土生万物,地载万代。”土地,生命的起点,万物的归宿,承载着我们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在6月25日全国土地日到来之际,潇湘晨报·晨视频将推出我们的家园 ——“珍爱土地 湖南行动”系列报道,讲述湖南在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创新故事。
在河南郑州荥阳市高村乡前圈子村一片玉米地旁,村民闫金科用手机扫过耕地保护宣传栏上的二维码后,一幅内容详尽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分布图即出现在手机上,耕地面积、位置、类型等信息一目了然。“一码看耕地”是郑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近期推行的耕地保护新举措。
近日,奉节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创新工作举措,开发奉节县耕地保护专用码“奉耕码”,群众扫描二维码可查询红线情况,有效从源头控制违法违规占用耕地及永久基本农田致使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实现群众“一码在手”“用地无忧”。土地功能直接查询。
近日,厦门市引入“天地图·厦门”APP助力耕地与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工作。这标志着该市在耕地保护工作中迈出重要一步,为进一步提升保护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管理水平,守护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日前,由广西自然资源遥感院自主研发的广西“AI+遥感”非粮化智能监测算法模型,经过3个月4轮优化提升测试,1小时内完成5000平方公里卫星影像自动扫描,提取了耕地“进出”地块图斑,实现快速、直观可视的耕地变化监测,初步建立了“耕地往哪去,从哪来”的智能遥感解决方案,广西耕地“非粮化”智能监测再添“新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