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王好受访者供图双手按琴键,一曲旋律悠扬的《大鱼》从周键的指尖流淌而出。这是周键去年练琴以来,最擅长的一首曲子。如果你坐在这名“00后”的身后听他演奏,一定想不到,弹奏如此流畅乐声的一只手,竟是智能仿生手。今年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仿生手也备受关注。
人的手具有23个自由度,虽然重量仅约为人体重量的1/150,但是其运动功能占全身运动功能一半以上(54%)。手的灵活度是体现人类以及人形机器人工作能力的关键指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及合作者成功研发了一套具备19自由度的轻质仿生灵巧手。
【环球网综合报道】如果你想成为一名纹身师,却不巧失去了右手,该怎么办?据英国《每日邮报》6月13日报道,失去右臂的法国纹身师Jc Sheitan与艺术家冈萨雷斯(Gonzal)合作,发明了一个朋克风格的机械假肢,可谓酷炫十足。
张超凡用智能仿生手触摸花朵。 高龙安 摄中新网长春5月14日电 (高龙安)张超凡用左臂上的智能仿生手握住笔杆,提笔、蘸墨,在宣纸上慢慢书写下“奋斗”两个字。金属手指、流线的造型、轻微的电机声,让“手臂”的科幻感十足。
中新网南京11月6日电(记者 徐珊珊) 近日,在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又称“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上肢义肢组比赛中,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宋爱国教授团队研发的项目一次性完成假肢提重物、双臂协作、精细物体抓取等任务获得冠军。
近日,在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上肢义肢”组比赛中,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宋爱国教授团队研发的“人机共融型生机电一体化假肢手”,一次性完成提重物、抓纸片、拧灯泡、摞杯子等操作任务,荣获冠军,同时刷新了我国在全球顶级科技助残赛事中最好成绩。
倘若能拥有一只像常人一样“灵活自如”的手臂,无疑是他们生命里最大的渴望。近日,在复星同浩、复星保险模块和微链共同举办的2017星未来Procteching全球创新大会暨创业大赛上,有一个项目是专门针对国内残疾人群体。
四肢健全的人需要关爱残疾人,他们失去了某些能力之后生活其实很困难,特别是截肢的患者,他们连之前可以随便拿起一个水杯的能力都没有了,而日前,为了更好地让他们能够通过假肢进行生活,FDA批准了DEKA Arm System项目的使用和销售,后者具体的产品是一种可以完成许多复杂动作的假
过去手指截肢可能没有办法,而现在不一样了,有各种各样形态逼真的手假肢出现,截肢患者只需根据自己的需求安装即可,不用担心材质不好,形状不够自然等问题,想要的功能材质和真手指没什么区别,由于每个人的需求不同,安装的难度也不一样。
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科技综合报道】1月28日消息,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人形机器人研究院张世武教授、王柳特任教授、金虎副教授与孙帅帅特任教授成功研发了一种具备19自由度的轻质仿生灵巧手,能够复现人手级别的功能,有望服务全球上千万上肢截肢患者的手部功能重建与日常生活
【来源:安徽省科学技术厅_媒体聚焦】捏针、用剪刀、拉拉链、刷手机、打字、下围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教授张世武及合作者成功研发出一套具备19自由度的轻质仿生灵巧手,能复现人手级别的功能。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
科技改变人类生活。11月5日,当见到东南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一款“智能手”,这句话变得更加具象化。前不久,这个年轻的团队刚斩获第三届全球辅助技术奥运会(又称“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上肢义肢”组冠军,展现了人机共融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在科技创新的广袤星空中,有这样一位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青年开拓者,他正怀揣着炽热的梦想,一步一个脚印地让中国造“智能义肢”登上全球巅峰。胡旭晖,男,生于1994年3月,苏州人,20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