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探华夏,智慧耀古今。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联合主办的大型文化类季播节目《成语探华夏》于2月7日(正月初十)至2月12日(正月十五)在综合频道17:20档首播,科教频道次日20:30档重播,每天一期。
七律·华夏撼世重抖擞作者:张民华甲辰岁末,乙巳开年,以DeepSeek 人工智能大模型横空出世、电影《哪吒2》连创纪录、宇树机器人爆火盖世、“褐雨燕”与“银杏叶”长空比翼、太空“蜘蛛侠”在轨首秀等为代表的一批现象级撼世壮举如春风扑面,纷至沓来。五洲惊骇,九派畅怀。
华夏之地,山河壮丽,人文荟萃,如诗如画,传唱千年。 华夏之美不仅在于山川的秀美,更在于深厚的文化底蕴、坚韧的民族精神。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盛誉,礼乐制度是华夏文化的突出内容和形象代表。《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一也。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华夏的别称,而且中国人都以自己是华夏子孙为荣,那么中国为什么叫华夏呢?其实“华夏”的最早的说法来源于夏朝,建立者为禹,禹本来传位于益,但益却让位给禹的儿子启,这时也是中国历史上家天下的开始。
作者:蒋成峰(中国传媒大学人文学院教师)“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这篇旧时儿童都能背诵的《千字文》,作者为南朝梁代的周兴嗣。据传,梁武帝为了教皇子们学习汉字、书法,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中选取了1000个零散的汉字,让周兴嗣将其编成一篇完整的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