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的同时,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公摊面积在中国是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购买房屋时的房屋总面积实际上由套内建筑面积再加上公摊面积。公摊面积即居民楼的楼梯、走廊、电梯井等公共区域,费用由所有购房者共同分摊承担。
#头条创作挑战赛#从前年开始,房地产行业就开始“山地速降”,而本汪是正好是深陷这个行业的供应链之一的建筑设计行业。因为没有项目而越发清闲的工作之余,就和同事、甲方还有部分购房者有过不少与今天话题有关的谈论,如“感觉数目不对啊,你公摊怎么算的(同事)?
“69平方米的房子,公摊面积竟然达到37平方米,公摊率超过了50%,这也太离谱了。”西安姬女士买房“高公摊”事件,日前引发关注。姬女士提供的购房合同显示:房屋性质是公寓,建筑面积预(实)测共69.75平方米,其中套内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分摊共有建筑面积37.04平方米。
近些年买楼房的人都知道涉及到“公摊面积”的问题,有人传说最开始是香港富翁李嘉诚所为,也有人说是霍英东首先提出来的,不管怎么说,公摊面积始于香港,成长于大陆,进一步发展成卖楼花,如今看到县城里一些几个小区烂尾楼,不由得让人心情郁闷!
3月13日,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官网非常罕见的转载一篇香港《大公报》的评论文章,题为《莫天真 勿糊涂》,3月15日,更是第二次发声,再次转载《大公报》题为“伟大的企业家都是铮铮爱国者”的时评,透露出了三个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