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力度,原创新药研究全国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决定面向室外学者实行开放课题。2024年度计划资助8个课题,每个课题拟资助10万元,研究期限1年(2024.5-2025.4)。一、资助方向1.
7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天然药物研发中心郭跃伟/李序文团队联合代谢疾病研究中心李佳团队在Journal of Medicinal Chemistry上发表了题为《The First Discovery of Marine Polyoxygenated Cembranolides as Potential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Ulcerative Colitis》的研究成果,并被选为补充封面文章。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作为张江最早一批开拓者,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经历并见证了张江生物医药产业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迁入张江以后,上海药物所焕然一新,不仅建设了新的实验室、增添了许多新的仪器设备,空间也更充足。
2024年9月16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生命过程小分子调控全国重点实验室郭跃伟/李序文研究团队联合中国药科大学多靶标天然药物全国重点实验室庞涛研究团队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上发表题为《Chemoproteomics
前不久,刚刚荣获了上海市“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的柳红,谈论自己的科研工作,却从“失败”说起。针对感染性疾病、炎症、肿瘤以及代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的20余个靶标,她和她的团队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高效有机合成技术和生物活性筛选技术,发现并优化先导化合物,进行创新药物研究,坚守在新药研发的第一线。
医学类专业学制长是众所周知的,凡是能当医生的专业,本科就要学习5年了,而想进医院的话通常都是硕士起步,三甲医院基本只招博士。一切顺利的话博士毕业大概要读11年,这还没完,还有3年的规培等着你,要想成为一名三甲医院的医生合计得学习14年,培养时间长得令人发指。
生物医药是上海三大先导产业之一,也是浦东的六大“硬核”产业之一。浦东生物医药产业经过30余年发展,涌现出一批创新成果,而人才是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源泉。12月7日,2024浦东国际人才港论坛举行期间,以“药聚英才 智启未来”为主题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论坛在张江科学会堂举行。
·GPCR是公认的最多产的药物靶标类型,其中许多与神经递质信号传导相关,解析它们的结构和功能,有助于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精神分裂和疼痛等神经精神类疾病的新药研发,提升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视频专访:第二届“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获奖者、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副研究员庄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