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在起床、躺下、翻身等头部位置变动时,会出现短暂的眩晕感,并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耳石症虽然名字中带有“石”字,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石头在耳内,而是指内耳中的耳石脱落或移位,刺激到半规管,导致眩晕的发生。
“我已经被眩晕折磨了好长时间,一直以为自己是脑供血不足,也没好好检查,来到县医院神经内科才找到问题所在,原来是耳石症,感觉自己获得了重生。”家住汉阴县城关镇的张阿姨激动地说。张阿姨平时经常眩晕,经过休息或门诊输液治疗后可好转。
人们常说的“耳石”其实是人的内耳里一种比芝麻粒还小的碳酸钙结晶,要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它与蛋白质混合在一起组成耳石膜,附在毛细胞的黏液毯上,当椭圆囊囊斑上的耳石颗粒脱落后,这些耳石颗粒会随着患者头位方向的移动,受重力作用发生一定的位移,这时患者就会产生一种“一动就晕,不动不晕”的感觉。
倍他司汀是一种用于治疗脑供血不足、眩晕、偏头痛的常用药,其可以通过扩张血管,改善内耳、大脑等头面部供血,从而有效改善缺血引起的眩晕、耳鸣和听力下降等多种症状,但是如果使用不当动用导致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多种不良反应,特别是其对于使用周期和适用人群具有选择性,建议有需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这几天,市民梁小姐感觉自己不时就头晕。结合自己曾经因耳石症到医院治疗的情况,她意识到应该是耳石症复发了。临床数据和医学研究均显示,春天尤其是3月份左右,是耳石症高发期。就此,南宁市妇幼保健院眼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农绍志提醒:别慌!耳石症可以预防,还可以自行手法复位。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当你起床、后仰倒床或者在床上向某一方向翻身时,突然感觉天旋地转,眼前一片黑,恶心想吐?这可能不是你想象中的低血压或者贫血。这其实是常见的内耳平衡障碍——耳石症。那么,耳石症是怎么引起的?它有哪些危害?它又该如何治疗和预防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古语云:“春气者,诸病在头”。有一种晕就容易在春天发生,一旦发作天旋地转,让人恶心想吐,甚至走不成路……这便是“耳石症”。临床数据和医学研究均显示,春天尤其是3月份左右,是耳石症高发期。耳石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发作后又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