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国家动物博物馆消息,著名昆虫分类学家,我国鳞翅目分类研究知名学者,中国昆虫学会原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武春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20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4岁。
【来源:山西日报】山西日报客户端报道 “爸爸,这里竟然有这么多昆虫,我们平常都没见过。你看,这只蝴蝶的颜色太漂亮了!”12月28日,黄河农耕文明博物馆——山西农业大学昆虫馆里人头攒动,13岁的王梓涵探着好奇的小脑袋穿梭在各个展台前,仔细观赏着不同类别的昆虫标本。
名家与南粤在满目葱翠的中山大学校园中,生命科学学院一侧,有一尊科学家的汉白玉半身雕像,时常引来师生驻足瞻仰。这尊雕像纪念的是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蒲蛰龙。1979年,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正式派出首批10位著名学者赴美国讲学,蒲蛰龙就是其中之一。
“人民需要这样的科学家⑫”原标题:从百分之五到百分之九十五——(引题)他毕生为打一场翻身仗(主题)光明日报记者 王美莹“中国昆虫种类,据估计为15万种以上,而已定名的不到2.5万种,只占17%而已。在这些已知种中,95%是外国人定名的,只有5%是中国人自己的工作。
据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微信公众号12月29日消息: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昆虫学家、土壤动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尹文英院士,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2月28日15时36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逝世,享年101岁。
据国家动物博物馆消息,著名昆虫分类学家,我国鳞翅目分类研究知名学者,中国昆虫学会原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原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院重点实验室研究员武春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2月20日在北京去世,享年64岁。
他深入蝗害灾区,改进药剂,制定蝗虫“三查”(查卵、查蝻、查成虫)机制,为治蝗事业做出卓越贡献;他研究害虫,推广防治玉米螟颗粒剂,提升国家粮食产量;他大力提倡应用天敌控制虫害,开辟中国生物防治新纪元;他精辟提出植物保护科学工作的策略与方针……他就是从沪江园走出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
立于中山大学校园内的蒲蛰龙雕像,右侧为《蒲蛰龙传》作者麦淑萍。《蒲蛰龙传》麦淑萍 著广东岭南古籍出版社2024年7月“希望出国深造的年轻人不要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学成就归来。”时隔多年,中山大学原校长王珣章仍然记得恩师蒲蛰龙的教导。
文沁湾区|弘扬科学家精神,走近中国科学院院士丁颖、庞雄飞 今年5月30日正值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活动主题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勇当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排头兵”,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专访广东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州市青年作家协会主席、《稻田拓荒人丁颖》《昆虫学家庞雄飞》作者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隽杰图/受访者提供近日,中国昆虫学会昆虫分类区系专业委员会在其官微公布了“2024年度中国十大昆虫新物种”名单,“苏轼无爪蜉”位居榜单首位。“苏轼无爪蜉”的发现者和命名人是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一年级学生郑徐弘毅。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近日,在国际分类学期刊《Zookeys》上发表了一种新种隐翅虫。该虫在四川乐山一溶洞中被发现,虫体长1.3cm,缺少色素,复眼退化,附肢、触角等修长,符合真洞穴生物特征,是我国首次发现真洞穴隐翅虫,也填补了中国洞穴生物多样性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新品种如何被发现?
来源:【杨凌融媒体中心】中国科协 教育部 共青团中央 中国科学院 中国工程院 中国文联公布了2024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评选结果,西农大原创话剧《雕虫沧桑》成功入选2024年“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宣传工程”。同期全国仅8个高校入选该“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