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规划用地位于三面均有远山相望的深圳蛇口地区,采用填海工程再现“女娲补天”,一片崭新的海上世界由此诞生。整体规划共分为3期,以12星座命名的每个岛屿个性突出,拥有相对独立的功能,运河徜徉其间,再以桥梁相连,形成有机的整体。
为了实现对进出特区人员的排查和管理,一座座深圳经济特区检查站建立,进出特区的行人与车辆需出示有效身份证件与“边防证”,检查合格后才能通行。2018年1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撤销深圳经济特区管理线。此前,特检站早已相继拆除,“二线关”正式退出历史舞台。1982年,在改革开放开山第一炮响起的蛇口,诞生了中国最早一批“打工妹”,开始了港台及外资在中国大陆设立工厂的历史。之后,数千万“打工妹”、“打工仔”,从广东、福建、贵州、湖南、四川等内陆农村来到深圳“闯”生活。自1989年开始,蛇口凯达电子厂、福田上步工业区、龙岗布吉南岭工业区等工业区流水线上的“打工妹”成为余海波镜头下的主角之一,她们是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是这个城市的一个印记。
1979年7月蛇口工业区开山第一炮,先于深圳进入规模建设阶段,开启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70年代蛇口六湾招商局档案馆70年代蛇口旧街屋前屋后停满大小渔船 霍维新/摄1981年蛇口港 招商局档案馆未开发前的蛇口老街 中国改革开放蛇口博物馆蛇口渔业一村打鱼足有一吨 霍维新/摄蛇口标
深圳是中国极为特殊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它用短暂的时间快跑,发展成一个世界性的大都市。在深圳关内,一直以来,「蛇口人」是一个独立于「深圳人」概念的存在,毕竟在蛇口的马路的路牌上,赫然写着:“前往深圳”的指引。
新影像|深圳,奇迹开始的地方。炸山填海的巨响,为深圳经济特区奏响序曲,更如同春雷炸响神州,被后来人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第一炮”。一年之后,深圳经济特区正式成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者和试验田,“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从这里喊出,并很快响彻全国。国贸大厦建设更创下令世人瞠目的“深圳速度”——三天建一层楼。
新华社深圳1月31日新媒体专电(记者王攀 王传真)招商局集团31日通报表示,该集团原常务副董事长、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和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企业创始人袁庚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月31日在深圳蛇口逝世,享年99岁。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探索者、99岁的袁庚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