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河源港,一片繁忙景象。河源,因水而兴,东江、新丰江穿境而过。在岁月的长河中,数代河源人以水为生,在内河航运中穿梭不息,送出了自有的物产、带来了外来的文明。一座城市,在水运发展中逐渐散发出活力和光彩。时过境迁。
信阳淮滨中心港。本报记者 刘宏冰 摄□本报记者 胡巨成 刘宏冰作为坐拥淮河主航道,中原“通江达海”最快捷的河南最大综合性单体港口——信阳港·淮滨中心港,自2022年1月4日开航,成为内河航运界的一颗“新星”。
“小清河,长又长,出产稻麦和高粱……”发源于济南的小清河是南宋时期挖掘的人工运河,作为山东省内河“一纵三横”水运主通道之一,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1997年,小清河因缺水、货运量大减等原因而停航。2020年,山东省政府决定正式启动小清河复航工程。
【来源:浙江省交通运输厅_交通时讯】1月16日,由中交三航局承建的杭甬运河余姚东港2号作业区一期码头工程(下称“码头”)通过交工验收。建成投用后,该码头将成为宁波吞吐量最大的内河货运码头。该码头位于余姚市丈亭镇龙南村庙山脚下姚江北岸,是余姚市目前体量最大的码头。
中新网周口3月15日电:题:千年古港奏响内河航运出海“三部曲”作者 杨大勇 阚力3月的河南周口沙颍河绿水如碧,货轮熙攘。临河远望,明代名臣熊廷弼曾在此写下“万家灯火俟江浦,千帆云集似汉皋”的内河航运盛景,如今正以年吞吐量超5000万吨的面貌再现于世人眼前。
8月19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提升内河航运能力和推动内河航运绿色发展总体分工方案》 ,《广东省内河航运能力提升实施方案》和《广东省内河航运绿色发展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形成干支衔接、江海联通的内河航道网络,构建集约高效、功能协同的内河港口体系,解决内河重要港区通达干线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一批绿色水上服务区,提高航道服务水平。
湖北日报讯(记者刘畅、通讯员邱婷)5月9日,位于武汉长江新区的中远海运铁水联运码头迎来了今年第1万个标准集装箱的吊装时刻。汽笛长鸣,一辆满载金属制品的货运列车背影缓缓远去。这是中远海运“武汉—厦门—欧洲”铁海联运专列首次开通发车,产自武汉的工业产品可从厦门港漂洋过海,直通欧洲。
从100多米外环保仓库送出的煤炭,通过传送带进入停在漯河港码头的运输船。很快,船舱里有了个小煤山。“这是本月入港的第三支万吨拖队。”1月21日上午,在位于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的漯河港,看着眼前的繁忙景象,漯河港航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生产操作部部长唐永壮对记者说。
南都讯 记者 张一鎏 通讯员 李思嘉谢克宇日前,满载由广东格兰仕微波生活电器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洗碗机等货物以组合港模式,在中山港国际货柜码头办结通关手续后,装上驳船“畅远003”启运,到达深圳盐田港后将直接搭上国际货轮出口海外。
驻马店网讯(记者 刘金霞)2月15日上午,河南骏化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漯河市汇港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在漯河港口码头举行骏化发展纯碱多式联运首发启动仪式。仪式结束后,1300吨的纯碱化工原料将首次从漯河港口运往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