砒霜,古今中外都以其剧毒闻名,令人谈之色变,有一种药物却能化解砒霜的毒性,将中毒者从死亡边缘拉回,它就是二巯基丁二酸,这种神奇药物的诞生,离不开一位中国药学巨匠——谢毓元院士的毕生奉献,谢毓元,一位将毕生精力投入到“学以致用,创制新药”的伟大事业中的科学家,他以其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努力,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医药事业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二巯基丁二酸,正是他众多杰出成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种药物不仅能有效治疗砒霜中毒,还能解毒其他重金属,例如铅、铜等,拯救了无数生命。
1,陈赛娟,1951,出生于上海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细胞生物学专家,著作《人类基因组研究基本技术》,主要成就是简称和发展了一整套白血病分子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标志体系,建立了移植性和转基因白血病动物模型,先后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学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学进步一等奖,以及其他相关科学进步奖,她的身边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她的丈夫陈竺,她的老师王振义,她的同学陈国强都是中国工程院院士。
为全力支持统一战线“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工作,落实“台盟上海市委、上海中医药大学、毕节市人民政府战略合作协议”内容,推进毕节中医药研究院相关工作,1月7日下午,举办上海中医药大学毕节中医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线上年度总结会。
中国共产党党员,上海市首届名中医,我国中医外科学奠基者之一,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原上海中医学院院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原院长,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中医外科专家陆德铭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3日凌晨3时6分于龙华医院逝世,享年88岁。
中新网上海11月30日电(记者 陈静)新药研发如何实现新突破?记者30日获悉,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各抒己见。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院院长蒋建东对记者表示:“要找到能干预疾病的‘头雁’。未来的新药应以治疗整体观为指导,实现标本兼治。
为贯彻落实台盟中央“地域+领域”组团式帮扶毕节的工作部署,11月6日至8日,台盟上海市委调研组赴毕节市开展“地域+领域”专项调研。上海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副院长王拥军,台盟上海市委副主委、上海中医药大学毕节中医药研究院院长谢国群参加调研。
新华社上海2月10日电(记者王琳琳)2015年,对于中科院上海药物所而言是喜获丰收的一年:“G蛋白偶联受体”的药物靶点研究入选中科院“十二五”重大科技成果及标志性进展;5个化学新药获得临床批件;15项新药研发成果成功转让,合同总额超过8亿元……已有80余年历史的新药创制“国家队”
10月23日,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布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药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沈竞康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10月21日10时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73岁。
近日,克服递药屏障高端制剂全国重点实验室(简称全重室)学术年会在上海举办。本次年会由全重室与上海市药学会药剂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与扬子江药业集团共同承办,吸引了众多药剂学领域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学术交流,共同探索高端制剂研究等领域发展新路径。
编者按:抗肿瘤创新药、中科院士医学泰斗、“骗子”关联方、核心产品从第三方引进、高瓴资本站台、股权转让迷雾重重、零营收却估值315亿元,集众多标签于一身的上海海和药物研究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是一颗冉冉升起的药界新星,还是一场医学骗局?
员王宝龙11月24日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维护多边贸易机制,构建新型区域联动机制,增强长三角区域生物医药行业、企业防范和应对国际经贸风险能力,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链重构。近日,“2021长三角生物医药行业公平贸易及产业合作发展论坛”在沪召开。
中国药学事业发展大会以“同思共促中国药学事业大发展”为主题,力求集政、产、学、研、用之大成,围绕“十四五”时期我国医药事业发展目标,聚焦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位置的任务,多角度、全方位共话药学事业的发展动力与未来,共谋祖国药学事业之蓝图与发展。
图说:2024复旦新药创制论坛举行2024年11月29至30日,2024复旦新药创制论坛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明道楼举行。论坛聚焦原创药靶发现、创新药物研发、创新药物制剂以及新药临床试验与监管等关键领域,瞄准新药研发的最前沿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