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4月11日消息(记者王洪旭)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病日。当天上午,海南省人民医院帕金森诊疗中心开展义诊活动,向广大帕金森病患者普及药物、手术的规范化治疗,并现场为患者答疑解惑,帮助更多帕金森病人提高生活质量。那么,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如何识别帕金森病?
白驹过隙的时光,阻挡不住人们渐渐老去的步伐。截至2023年底,在广州这一拥有过千万户籍人口的城市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就达到213万。放眼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到21.1%。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9月20日讯(全媒体记者 傅容容 通讯员 董轩萁 杨文)老龄化是帕金森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指出,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帕金森病的患病率为1.7%,且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80岁以上超过4%。
开机后患者肖阿姨对手术效果表示赞叹。红网时刻衡阳4月23日讯(通讯员 席海鹏)4月21日,于1月余前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完成脑起搏器植入手术(简称DBS手术)的患者肖阿姨回到医院进行脑起搏器调控开机。
“帕金森病晚期患者,身体僵硬,照料难度非常大。我们在医院看到,有的患者手都掰不开。”近日,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附属康复医院院长吕泽平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提到了帕金森病患者的照料负担难题。我国目前约有365万帕金森病患者,预计2030年将达到500万人。
帕金森病中老年人是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我国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约1.7%的人患有帕金森病,初步估算我国的帕金森病人数约310万,预计到2030年,中国帕金森病患者将激增至500万人左右。目前帕金森患者主要以药物、康复等对症保守治疗为主,可较好地改善患者生活。
近日,在成功为医院第一位帕金森病患者实施脑深部电刺激电极植入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后,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联合影像科、麻醉科、ICU等科室成立了针对帕金森病的多学科诊疗中心,就帕金森病的术前评估、术后调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按
提起帕金森病,人们第一反应是“手抖”,不过,“帕”病的诸多早期症状,可并不止于此。嗅觉减退、失眠嗜睡、便秘、皮炎 、消瘦……种种帕金森病引起的非运动症状可能来得比“手抖”要早很多,却往往没有被甄别出来。确诊了帕金森病,又该怎么治?什么情况下适合安装脑起搏器?
今天(4月11日)是第27个“世界帕金森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关注心理健康,全面全程管理”。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专家提醒,帕金森病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因疾病影响会逐渐受到限制,需要全社会给予更多的关爱、照顾;帕金森病患者可以通过科学规范治疗有效控制症状,所以无需害“帕”。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西药、手术、中药、针灸等都是治疗帕金森病的方法和技术,宜中则中,宜西则西,要由医生来把握,如果中医能治疗,西医一定要采用,中西医结合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清华大学玉泉医院(清华大学中西医结合医院)功能神经外科主任、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教授马羽说。
日前世界帕金森病日“抗帕不怕一森守护”科普宣教活动在上海科学会堂举行。这次活动是帕友们线下的久别重逢,现场通过科普讲座、暖心互动、健康咨询等环节,建立起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帮助患者科学认知,积极干预,延缓帕金森病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