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布了一项惊人研究,揭示每升瓶装水中平均含有约24万个可检出的塑料微粒。这些纳米级的塑料颗粒能够进入我们的肠道或肺部细胞,进而穿越血液,抵达心脏和大脑,甚至对孕妇而言,它们能穿越胎盘,进入胎儿体内。那么,面对这样的污染,我们如何保障自己的饮水安全呢?
本文综合自:1Naixin Qian, Xin Gao, Xiaoqi Lang, et al.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DOI: 10.1073/pnas.2300582121.
微塑料(Microplastics, MPs)是指直径小于 5 毫米的塑料颗粒,以及更小的微米级与纳米级的微塑料,已被证实存在于人体、海洋、饮用水等环境中。微塑料的尺寸越小,进入人体的数量越多,其对健康的损害越大。据估计,全球每年生产的塑料达 3.
来源:健康河南 外卖、纸质咖啡杯、塑料饭盒、塑料餐具……日常生活中,没人可以完全杜绝一次性产品,尤其这些用品多半和“吃”相关。 近年来,不少研究显示,这些用品在悄悄释放微塑料,以“入口”等方式进入人体,威胁健康。
1 Naixin Qian, Xin Gao, Xiaoqi Lang, et al. Rapid single-particle chemical imaging of nanoplastics by SRS microscopy,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24,DOI: 10.1073/pnas.2300582121.
2024年1月,新华社新媒体发布文章《研究发现塑料瓶装水中含大量纳米级塑料》,文中提到:一项研究显示,美国市场上销售的塑料瓶装水中含有大量纳米级微塑料颗粒,它们只有人类头发丝直径的千分之一大小,可以穿过消化道或肺部组织进入血液,但是否会危害健康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封面新闻记者 车家竹 周卓玥塑料制品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早上喝杯咖啡提神,发现是用塑料杯盛满;中午点个外卖,食物被塑料盒整整齐齐地装着;下午有点小饿想吃点下午茶,无论是面包还是饼干无一不是用塑料袋外包装装着......不知不觉间,人们早已被塑料包围。
微塑料是指直径小于5毫米的塑料颗粒,它们广泛存在于海洋、河流、大气、土壤等环境中。这些微小的塑料来源于塑料垃圾在自然环境中的破碎,以及工业产品中添加的人造塑料微珠。微塑料可通过食物、饮水、呼吸及与皮肤接触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很难被代谢,可能积累在器官组织中,引发炎症和损伤。
李大妈自从结婚之后就成为别人眼里标准的“家庭主妇”——每天除了照顾孩子和丈夫,就是打扫卫生,烹饪等等。虽然每天的程序几乎都是一样,但李大妈也乐此不疲。尤其在做饭这件事上,她非常乐于探索和享受。久而久之,李大妈从标准身材成为微胖到肥胖,最终在60岁的年纪被查出患有高尿酸血症。
水是生命之源我们每天喝足够的水对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习惯于长期自己烧水喝还有一部分人选择桶装水或瓶装水健康时报/图那么长期自己烧水喝的人和经常买桶装水喝的人到底谁更健康?长期喝桶装水面临怎样的健康风险?
近期#长期烧水喝和买桶装水喝哪个更健康#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水是生命之源,每天喝足够的水对于保持体内水分平衡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有人习惯于自己烧水喝,还有人对自来水的水质问题表示担忧,选择桶装水或瓶装水。基于健康考虑,哪种选择更好?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大大出乎你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