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句老话叫“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原本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但根据《美国心脏协会杂志》发表的关于中国钠与钾摄入量问题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居民的食盐摄入量是全球最高的国家之一,几乎达到推荐摄入量的两倍。
Feng J. He, PhD, et al. Twenty-Four-Hour Urinary Sodium and Potassium Excretion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J Am Heart Assoc. 2019.
“妈,您给孩子做饭的时候少放点调料,我吃着都咸。”“你就是我这么养大的,这不活的挺好的?再说那菜没味儿孩子不吃。”张阿姨因为饮食问题跟女儿起了争执,过了一会儿,女儿拿出新闻截图给张大妈看,一边看还一边解释说,人家都说做饭得少放调料,不然有致癌风险呢!
在厨房当中基本上都会看到很多的调味品,常见的调味品有盐和糖,虽然说这两种食物可以起到较好的调味效果,但是经常吃的话,就会对身体造成较大伤害。但很多人都不知道,起这种调料要比糖和盐的危险更大,因此还在天天吃。
今天在吃饭的时候看到了表姑妈在家族群里发的消息吓得我赶紧点开看看,某位专家说,超市的蚝油售价过于低,根本不够做真正蚝油的成本,我们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蚝油都是各种食品添加剂勾兑而成的,甚至跟生蚝没有半毛钱关系,而这众多的食品添加剂,增稠剂,防腐剂等等就是我们致癌的罪魁祸首,那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盐乃百味之首,吃饭没盐,再香的饭菜也食之无味。但在生活中,很少有人确切地知道自己每天摄入了多少盐分。出身于美食大国,中国人吃盐早已成了典型。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显示,我国每人每天平均食盐的摄入量为 10.5克。
文 | 冬日卷毛编辑 | 冬日卷毛油锅滋啦作响,葱姜蒜末在热油中翻滚,香气瞬间弥漫开来,这是家的味道,也是幸福的味道,从热气腾腾的厨房到摆满佳肴的餐桌,调味品就像魔法师,用酸甜苦辣咸,调制出万千滋味,也承载着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近些年,网络上关于调味品的流言甚嚣尘上,一会儿说蚝
“民以食为天”。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的人们生活质量直线提升。不说每天吃的有多么金贵,最起码的大鱼大肉能够满足大家。虽然生活质量提升上来了,但是人们对于美食的追求也更加的严格。于是大家开始把做美食的重点转移到选择调料上面。
“爸爸呀!你可别再这么个吃法了,再这样吃下去,都能上天了!”同事家的闺女平时在外上学,好长时间都回不了一趟家,可每次回来,对同事都是各种说道和教育,全然不顾及父女情分,用同事的话说,真是一点情面都不留,但凡自己有点错,闺女都逮住不放,非得给教育一通才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代沟吧!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在中华五千年的饮食文化中,调味料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不仅为食物增添了丰富的口感和风味,更是激发了人们对美食的无限向往。
李大爷总说生活就是要“有滋有味”,以自己的重口味为荣,做菜时盐、酱油、鸡精、味精、蚝油等作料全都用上,咸菜、泡菜、腊肉、火腿、午餐肉、肉松等更是爱不释手。有天遛弯儿回家之后李大爷突然不舒服,虽然没走几步路,但是觉得特别累,还有点儿头痛、头晕。
在日常烹饪中,调料不仅能提升菜肴的风味,还能增加食物的口感和色泽。然而,有些调料在过量摄入时,可能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今天,我们就来谈谈3种打死都不能多吃的调料,它们分别损肝招癌、伤肾毁骨,以及惹三高和脂肪肝。1.
李阿姨近来总抱怨吃饭不香,做饭时加了点酱油,胃部就不舒服,有时还头晕。她跟家人讲,可能是年纪大了肠胃不好,吃重口味东西易出问题,家人便劝她少吃酱油、味精这类调料。李阿姨心里犯嘀咕,自己这么大岁数了,吃点酱油、味精好像也没啥呀,年轻时吃这些也没出过问题呢。其实,李阿姨的困惑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