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2月20日讯(通讯员 常文旅 记者 马奔)2月19日,文旅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公示,常州廓尘、孙燕云、萧剑波、白坚仁4人入选,其所在非遗项目分别为佛教音乐(天宁寺梵呗唱诵)、苏绣(常州乱针绣)、象牙雕刻(常州象牙浅刻)、竹刻(常州留
扬子晚报网3月19日讯(通讯员 常文旅 记者 马奔)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近日公布,常州廓尘、孙燕云、萧剑波、白坚忍4人入选。截至目前,常州共有15人入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现代快报讯(记者 裴诗语)3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942人,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十大类。其中,江苏49位代表性传承人晋升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记者11月12日从常州市文广旅局获悉,江苏省政府批准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常州市推荐申报的39个项目列入其中,入选率位居全省前列。至此,常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达到92个。
近日,江苏省第二批“三带”行动新秀名单公布,钟楼区非遗传承人继7人入选名人和能手后,此次又有8名传承人入选“三带”新秀。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选拔对象为扎根在基层、活跃在民间,在传统工艺、古建技艺、现代农技等领域掌握特殊技艺技能的能工巧匠、生产能手等,重点推荐在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等“三带”方面综合作用发挥突出的乡土人才。
说到常州“三宝”,除了耳熟能详的梳篦、乱针绣,还有另一宝就是“留青竹刻”,这项古老工艺在常州已有上百年历史,一度也曾停滞,但常州的一批老艺人坚持了下来,把留青竹刻工艺又推向了新高峰,如今这份锲而不舍的竹人精神又有了新的传承。
1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示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推荐人选名单。此次公示的名单共计有958人,江苏省入选49人。涉及宝卷、吴歌、古琴艺术、佛教音乐、昆曲、京剧、南京白局、苏绣、南京金箔、绿茶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记者 周洁 夏晨希6月10日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2023常州非遗造物节在新北区薛家中心广场举行。非遗文创手作、非遗技艺体验、非遗曲艺展演以融合创新的方式齐聚一堂,打造一时一趣、一步一艺的沉浸式非遗潮流矩阵。
暑假期间,常州市武进区高新区北区喜盈门社区活动室内迎来了一次非遗传承课,麦秆画传承人郭畅旭耐心地讲解着麦秆画的制作过程,台下,参加活动的学生全神贯注动手制作,不一会儿,一张张写着“笃行不怠”“心想事成”的书签大功告成。
▲柳敬亭像苏州评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门古老而优美的说唱艺术,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声音”。评弹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主要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使用区,一直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守艺、传艺还是拿帽子?非遗二代传承遭遇成长烦恼半月谈记者 蒋芳 邱冰清很长一段时间,非遗面临“有学而无继”的窘境。近年来,非遗领域“二代回归”现象凸显:或是辞职归家,或是学成归国。他们选择主动接班,通过新见识、新视野打开非遗传承的新空间,但也不断遭遇新问题,产生新困惑。
乱针绣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也是“常州三宝”之一。过去一年,省人大代表、乱针绣第三代传承人孙燕云坚持守正创新,用一针一线绣出非遗之美,让传统文化焕发更加鲜活的生命力。今天的《履职一年间》,一起来了解孙燕云的故事。常州勤业路,乱针绣博物馆矗立路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