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强调:“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的失误和曲折,从历史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
一直都有人说,“中国人可能是世上对历史最感兴趣、也最具历史感的民族了”,这一点确实有很多证据:没有任何国家像中国这样,在长达数千年的时间里积累了如此庞大的历史文献,历史演义一直是中国人最钟爱的通俗文学形式之一,并且直到现在,中国人仍然非常喜欢历史剧,就像最近火热的《觉醒时代》,让不少人爱上了近代史。
来源:中国旅游报 本报记者 李志刚8月23至26日,第十届“中国博物馆及相关产品与技术博览会”(以下简称“博博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充满“科技范儿”的博物馆数智化成果是亮点之一,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观体验。
感悟考古——以居延考古为例 感悟考古——以居延考古为例 魏坚 演讲者介绍:魏坚,历史学博士。1955年12月出生于呼和浩特市,198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后在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从事考古工作,任副所长,1997年评为研究员。
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在上海,遍布城市的红色资源正被全面激活,党员干部运用脚步丈量土地,透过历史回看走过的路,各级党组织开展交流研讨、进行联组学习,全市上下掀起“四史”学习教育热潮,力求“先行一步,学深一步”,建立健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长效机制。
编者按:古籍离我们远吗?其实挺远的。别说原文,即便是译文,也常叫人读得云里雾里,摸不着头脑。其实挺近的。我们日常的成语典故,思维方式,汲取的教训和经验,实则都来自经典。古籍带着历史的厚重一路走来,表现出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但不得不承认,古籍是真的难读又难懂。
滕铭予,满族,吉林省长春市人,吉林大学考古学院教授,期刊Asian Archaeology主编。滕铭予教授1982年于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9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硕士学位,2001年获吉林大学历史学博士学位。
内容简介: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在全党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邀请参与编写党史学习指定书目的权威专家,结合当前理论和实践热点,对百年党史进行深入解读,并组织中央和国家机关广大青年干部同步开展了党史学习接力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