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出版社】中国农业博物馆展示博大精深的农业文明邹雅婷 吴素华/文在北京东三环,矗立着一座大型园林式博物馆,这便是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全国农业展览馆是20世纪50年代北京“十大建筑”之一,1959年落成并开放。
六年级男孩在脸上画了一圈胡子,穿着布衫,手里握着小麦道具,佝偻着腰,在舞台上用京剧戏腔讲述了小麦是如何变成人们饭碗里的食物的。台下有数百名观众,发出喝彩声。今年9月22日,农历秋分,是我国第七个“农民丰收节”。
因为住的很近,觉得没有科普之旅,有点可惜。使用共享单车几分钟就到了。固定陈列馆内的蜡像,场景沙盘都做的很细致。孩子对农业初步有点认识。都江堰工程水车伏羲野猪到家猪的演变伯乐相马机器人用织布机农业主题的雕塑展馆倒是没什么人 但 后面园区景观倒是好多爷爷奶奶来遛小宝宝的。
春和景明风拂面,燕舞莺啼春日长。3月21日,正值春分节气,全国农业展览馆青年在馆区室外展园寻鸟、观鸟、辨鸟,观察春分节气物候,认识生物多样性,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致,以实际行动践行节气文化保护传承。春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四个节气,是我国古代“四时八节”中最早确立的节气之一。
根据农业农村部人事司《关于做好部属在京单位2023年度第一批公开招聘应届高校毕业生等人员有关工作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在京单位2023年度第一批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等人员公告》等要求,我馆2023年第一批公开招聘应届毕业生等人员共11名。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 应妮)作为农业农村部2024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之一,中国农业博物馆以“丰年笑语话农耕”为主题在京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文艺活动。中国农业博物馆举办“丰年笑语话农耕”活动。
中国农业博物馆始终牢记收藏和保护中国农业文化遗产、研究和传承中华农业文明的重要使命,高度重视学术研究,在古农书研究和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中华农业文明保护传承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国注入精神力量和智慧滋养。 系统梳理收藏,建设农耕文明“百宝箱”。
中新网杭州1月6日电6日,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农村厅获悉,浙江省乡村振兴咨询委员会于日前印发《关于设立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组的通知》,该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组正式成立,这也是浙江为打造农业文化遗产高地,在全国率先推出的人才支撑服务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的机制创新之举。
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领导人民解决好“三农”问题这一重大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今日召开《百年“三农”: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维度和实现路径》一书出版座谈会,集中研讨如何深刻呈现和阐释中国共产党百年始终坚守为农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全面系统反映中国共产党解决“三农”问题的百年奋斗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
各文博单位、各相关院校及从业人员:为提升文物博物馆人员的业务能力,促进文博人才建设高质量发展,交流文物鉴赏经验,了解文物鉴定新知识,中国文物报社拟于2024年6月26日至28日,面向全国文博从业人员、文物鉴赏爱好者,以及各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学生,举办2024年中国文化遗产公开课——文物鉴赏研修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