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老闫侃史编辑 | 老闫侃史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虽然也经常引用一些古人的经典话语,但有多少人其实是一知半解呢?比如说对于《论语》中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传统的解经师,有个相同的癖好,就是喜欢“抠字眼”。比如:解读《论语》,他不是先介绍《论语》的成书过程,也不是先介绍《论语》的篇幅结构,而是先琢磨“论”是什么意思?“语”又是什么意思?到了《道德经》也一样,非得把“道”、“德”、“经”三个字都解释一遍后,才能进入主题。
曾经有一个很好的朋友,脾气特别倔,他说他是武汉人,老听他土话讲:“不服周”,“老子就是不服周”,但是作为一北方人,刚开始真不懂啥意思!后来才知道,哦,这是湖北很多地方方言当中的口头禅,意思就是~~咳咳!先卖个关子,就是这样一句俚语,竟然有着几千多年的历史呢!
湖北人和湖南岳阳人肯定知道。这个特色方言词汇流传2000多年了,“个板巴滴你为么子不服周呢?”如果把周朝看着一个大家长,楚国就是一个不被待见,但十分叛逆的孩子,干出来的事情也惊世骇俗,彻底走上了“不服周”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