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来自湖北武汉的双生姐妹,十八年来一路同相伴,见证了彼此的成长与收获;今年高考落幕,她们又以一分之差的成绩双双被武汉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录取,将在珞珈山上继续携手同行,她们就是朱闰琳、朱闰琅这对“姐妹花”。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更多人了解到医生这一职业的伟大,也让这个节日变得更加与众不同。可当他们脱掉身上的一袭白衣,他们也是一个个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家庭,由于工作忙碌,他们与家人聚少离多,有的更是长期缺席自己子女的成长,但在他们孩子的眼中,父母的工作伟大而神圣,不仅令他们自豪,更让自己受益良多。
极目新闻记者 周萍英特约通讯员 白菲斐通讯员 姚敏 王静静肺癌根治手术后,他每天仅靠两碗小米粥度日,医护人员为他捐款3700多元,让45岁的张先生感动不已,特地拨打极目新闻热线(027-86777777)留言,要感谢湖北襄阳市中心医院给他的温暖。
在海港医院,有一支由医务工作者子女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他们各尽所能,检验科、医保科、导诊服务台、自助挂号机、测温扫码区⋯⋯处处都活跃着他们的身影,稚嫩的面庞闪着坚毅的目光。张孝楠当志愿者的第一天,就赶上了海港医院9名医务人员驰援石家庄。
作为“医二代”,父母最初并不希望她从医,她用热爱和行动说服父母,借父母坐诊机会,去医院“见习”,茶余饭后和父母讨论病例,挖掘更多学习机会。“学医是我的兴趣,持续学习让我在专业层面更上一层,继而能更好地解决病人的问题”。
爸妈成学长,一家三口都是滨医人。记者在报到现场见到了这一家三口,问及选择滨医的原因,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3班新生王稼轩说,“滨医毕业的父母在我眼里都是品德高尚且医术极其精湛的医生,所以在他们的影响下从小到大我都对滨医和对当一名医生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和亲切感,这算是父母对我的影响吧。
2月18日13时50分,随着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的血细胞分离机结束运行提示声的响起,冯野牧完成了360毫升造血干细胞悬浮液的采集,成为南通市第103例、江苏省第1547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也是国网南通供电公司成功实施造血干细胞捐献的第三人。
武汉晚报6月8日讯 6月7日,新沟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早上8时,刘志毅就已带领公共卫生科家庭医生团队,忙着为居民登记信息并发放导诊单。近来,他们正为辖区居民开展心脑血管一体化筛查、糖尿病体检及65岁及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
“我的妈妈是一名社区全科医生,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她一直奋战在抗疫一线,参与隔离酒店的防疫工作和日常核酸检测,经常不归家……”在看到“谁是最美抗疫妈妈”的征集活动后,育贤小学三年级学生韩雨彤发来了这样一段留言。
生活中,他们也为人父母,内心柔软,孩子是心底最缱绻的所在。昨晚,由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共青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童心童语说爱您”活动在东方绿舟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抗疫一线医护人员子女讲述爸爸妈妈的战疫故事,孩子们也向亲爱的爸爸妈妈说了许多心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