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自称“科研渔夫” 30多年来 从事鱼类遗传育种研究 揭示了鱼类远缘杂交的 主要遗传和繁殖规律 从“吃鱼难”到“吃好鱼” 他接过父亲手上接力棒 培育了合方鲫、湘军鳊等优质鱼 为中国人的餐桌 增添了更多味美质优的鱼类品种 他告诉我们 脚踏实地才能水到渠成 扎扎实实把自己的事做好
(通讯员 赵要伟 王文锋 孟小鸣)目前正是水产养殖户投放鱼苗期,为了控制疾病爆发, 3月12日,九三学社社员王文锋参加“鱼博士”科技服务团,赶往延津县银丰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将科技服务团自主研发的针对当地渔场流行性鱼类暴发血病疫苗,免费赠送给养殖户,并现场指导培训疫苗注射。
【青春之我】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挂职时,农户朋友叫我“鱼博士”,因为我是“研究鱼的”,读书时专攻水产养殖。我希望学以致用,将更多关于冷水鱼的科学知识尽可能普及给他们。几年的基层经历让我渐渐发现,比起“鱼博士”,农户们更需要一位授人以渔的“渔博士”。
来源:【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在2023年贵州省“最美科技工作者”中,有一位非常接地气的水产研究专家——张显波,他被渔民们亲切地叫做“鱼博士”。近十年他专攻水产养殖方面的研究,针对贵州渔业的发展现状,解决了不少瓶颈问题,找到了贵州特色的渔业发展模式。
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刘筠、刘少军父子——一门两院士 毕生为鱼痴(自然之子)本报记者 何 勇《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25日 第 14 版)核心阅读长江禁渔10年,可以有效保护水生生物。在渔业资源保护中,除了禁渔,相关研究也不曾懈怠。
中考失利做餐厅后厨学徒受挫通过职业高中参加高考考入大学入选2024年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博士生专项计划这是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科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张峻铭的“逆袭”故事“一路走来,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坚持如果中考失利后我就放弃学习那人生可能就截然不同”接受青年报·青春上海
刘少军院士(左二)指导团队成员开展研发工作。受访者供图刘少军院士在位于乐东九所的广西南繁基地接受采访。他的前面是鱼池,后面也是鱼池。刘少军院士观察鱼儿产卵情况。让海南人吃上本土养殖的小龙虾,是刘少军的目标之一。刘少军的父亲,已故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筠(左)。
根据美国基本科学指标2022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以四川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动物科技学院杨淞教授为通讯作者,2020届博士毕业生孙俊龙为第一作者,2020年3月在Fish and Shellfish Immunology期刊发表的学术论文“Interactive effect of thermal and hypoxia on largemouth bass gill and liver: Aggravation of oxidative stress, inhibition of immunity and promotion of cell apoptosis”成功入选全球前1% ESI高被引论文。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3月28日讯(通讯员 刘芳君 单晓颖)3月26日,湖南新闻联播报道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欧泽奎博士培育鲈鱼鱼苗,以产教融合赋能经济发展。 欧泽奎是常宁人,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湖北画家为桂建芳院士创作肖像画作。3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学家桂建芳院士,在办公室收到一份特殊的“新年礼物”,湖北画家向斌特意为他创作了一幅肖像画作。桂建芳院士是享誉国际的鱼类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建设“蓝色粮仓”,是践行“大食物观”理念、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海水鱼养殖产业面临精准营养研究缺乏及由此导致的高效配合饲料开发技术落后等“卡脖子”问题,严重阻碍了海水鱼养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