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年,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的一个小城市,这位未来的德国元首甚至一开始不是德国人。希特勒祖上世世代代都是农民,他的父亲阿洛伊斯是第一个当上公务员的人,所以对希特勒抱有厚望,也希望他像自己一样当上一个公务员。
法国纪录片《希特勒启示录》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法国纪录片人的严谨和精湛。先有大气磅礴,5.5小时一气呵成的《二战启示录》,再有这部深入剖析侩子手希特勒的《希特勒启示录》,全面解读了一战后直到二战结束的全景深焦德国。当然里芬施塔尔奶奶的盖世大作《意志的胜利》也为本片提供了大量素材。
▲希特勒严谨的透视画法希特勒曾经希望成为一个画家。他在中学时期的课业成绩,只有 绘画一门是“优”,后来他立志研究“博大精深的德国艺术”(希特勒语),19岁时报考维也纳艺术学院,因为考试成绩差而未被录取。
该名梗出自于二战发起者希特勒,打小就爱画画的他,成为了一名美术生,梦想是拿到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学校的入场券,结果两次都落榜了,不甘心的他直接黑化,弃笔从戎发动了二战,没有浪费一炮一枪,直接干掉了奥地利,忘了说,希特勒还是奥地利裔德国人,于是这个梗就被人们用在了考公考研上,落榜了就二战!
你可能难以想象,那个发动了世界第二次大战的恶魔希特勒,曾经的梦想是当一名画家,作为一名美术生,他曾一度两次被维也纳艺术学院拒接,如果是一般人,可能会争取二战上岸,而希特勒在落榜之后,却直接发动了二战,这也就是,考不上就二战这就话的由来。
提起落榜生,不少人第一时间会想到那位搅弄世界风雨的美术生,希特勒。这两位落榜生,一位把当时的皇帝赶出了长安,并让自己的主考官回家种田去了,另一位则动摇了朝廷的根本,并自己开设考场,选拔男女官员,身边聚集了当时最出彩的文人。
下面是一幅1910年希特勒的水彩自画像,当时,这位未来的德国元首刚满21岁,还在为成为一名艺术家而努力。自画像中的人物没有鼻子和嘴,只有一撇孤独的小胡子。画作留有希特勒的签名“A.Hitler”,而在画中的一个十字叉,可能是后来纳粹标志的雏形。
1890年,《教育家伦勃朗》(Rembrandt als Erzieher)首版。本书作者尤利乌斯·朗本(Julius Langbehn, 1851-1907)是德国古典学者,也是尼采的崇拜者。首版在市场大受欢迎(两年间重印达三十七次),作者亦名声大噪。
17年高考,本省联考97名,但是校考成绩不理想,出了四个学校都没有过,现在等国美,害怕后面的国美和北服也过不了。现在在学文化,但是不甘心用联考分上综合类大学,毕竟校考练了好久。也不知道该不该复读,复读觉得特别对不起家里人,又要花一大笔钱,结果也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