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中医学子不知道这个方子,因为方剂里不讲,内科里不录,只在《金匮要略》,还是附篇里提到,所以老师也是往往不讲的。但是一个好方子不应该被埋没。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原文“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侯氏黑散主之。
经行头痛 经行头痛 医案一 初诊:2002年10月24日。胡某,50岁。 1991年6月20日,即月经周期第3天,因受风之后头痛呕吐、胸闷、身上冷、失寐,虽次日就诊,但从此之后每月经期头痛发作十载有余。
沈 年岁壮盛,脘有气瘕,嗳噫震动,气降乃平,流痰未愈,睾丸肿硬,今入夜将寐,少腹气冲至心,竟夕但寤不寐,头眩目花,耳内风雷,四肢麻痹,肌腠如刺如虫行,此属操持怒劳,内损乎肝,致少阳上聚为瘕,厥阴下结为疝,冲脉不静,脉中气逆混扰,气燥热化,风阳交动,营液日耗,变乱种种,总是肝风之害,非攻消温补能治,惟以静养,勿加怒劳,半年可望有成。
桂枝功用的记载,始见于《重广补注神农本草图经》,其“别说”中有“尤宜入治上焦药用”之说。此后,《医学启源》载其能“去伤风头痛,开腠理,解表,去皮风湿”。明代的《本草汇言》言其“散风寒,逐表邪,发邪汗,止咳嗽,去肢节间风痛之药也”。
因为《金匮要略》是宋代著名的医学家林亿、高保衡在校正古代经典医籍时整理出来的,所以他们认为《金匮要略》的地位要低于《伤寒论》,甚至还有人怀疑《金匮要略》并非医圣张仲景之手,因此质疑侯氏黑散是宋代林亿、高保衡校正时附入唐人之方,并非张仲景所传。
桂枝与黄芩合用,临床并不显眼,但古方中运用甚多,如《伤寒论》中柴胡桂枝干姜汤治寒热错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虚实夹杂烦惊,《金匮要略》中侯氏黑散治心中恶寒不定,泽漆汤治咳喘上气,《外台秘要》 中柴胡桂枝汤治心腹疼痛,黄芩汤治干呕下利等,可见桂枝与黄岑的运用之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