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在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上,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再次获得举世瞩目,中国科学家王贻芳领军的大亚湾反应堆中微子实验小组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然而您可能要问,我们外行人只知道诺贝尔奖,“科学突破奖”是什么高大上的东东?
■因中微子振荡的基础性发现和研究取得突破■奖金高达300万美元,由5个研究团队均分>>人物王贻芳:低调的科学狂人王贻芳是南京人,1963年出生。他1984年获南京大学物理系原子核物理专业学士学位,同年为丁肇中教授选中,到其领导的位于瑞士日内瓦的欧洲核子中心L3实验室深造。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樊巍 冷舒眉】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是中国高能物理界领军人物,近些年来,他在中微子研究、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的设计和关键技术预研等领域取得系列进展。
极目新闻通讯员 程雍棋 祝紫梦 万佳萌2月21日晚,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王贻芳做客华中师范大学第224期博雅大讲堂暨物理学院第一期拔尖人才培养“追光讲坛”,为华师一千余名师生作“探索无穷
8月5日,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去世噩耗传来后,记者第一时间电话采访了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所长王贻芳院士。王贻芳院士表达了他的沉痛心情,并介绍了李政道先生与中国高能物理发展的往事。惊闻噩耗,王贻芳表示:“我感到很难过。
杨振宁是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世界知名学者,王贻芳是中国顶级的粒子物理学家,在是否要用360亿元人民币建设粒子对撞机的问题上,他们产生了明显的分歧。王贻芳主张应该建,而杨振宁主张不应该建,自从2019年开始,以他们两人为代表的争论双方,就在学术界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江海明珠网讯 今天(6月21日)北京时间凌晨1点,《自然》杂志发表了《Science stars of China》(《中国科学之星》)这篇新闻特写文章,介绍了10位中国科学家及其科研成就,其中,南通籍科学家崔维成、王贻芳在列。
中微子是宇宙中数量最多的基本粒子之一,尽管质量极其小,但会影响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由于中微子难以探测,需要巨大的探测器。在广东江门,一个位于地下700米的大科学装置——江门中微子实验探测器正在进行最后的攻关建设。今天我们来认识江门中微子实验的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