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通讯员 王莉 刘峰“诚然,在现实生活中,老年人往往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紧盯的对象,但只要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掌握科学的理财方法,同时坚持金融产品、销售渠道、目标客户‘三适当’原则,不法分子就不会得逞,赢得‘夕阳红’一派安宁绚丽。
人一旦到了50岁以后,事业、身体基本上就走下坡路了,很多人总想着这些一些小生意,提高自己的收入。于是很多人都喜欢拿出手机,搜一下有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做的生意,结果一搜一大堆,关键有用的信息没有几个,还很有可能被人家骗。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程子姣)10月25日,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北京市消费者协会获悉,随着社会发展变化,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了2.97亿,老年消费规模逐渐变大。目前,越来越多的老年消费者重视养老储备,投资型消费被老年消费者接受。
参加免费一日游活动之后,张大爷没抵抗住组织者画下的大饼,投资了12万元。对方所声称的“保本保收益还能获赠高档鱼子酱”,最终却导致张大爷损失了三分之二本金。他将投资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款。通州法院9月11日发布消息,法院支持了张大爷的诉求。
老年人在投资理财时会遇到哪些风险?上海市公安局治安总队黄奕警官提醒,老年人现在投资理财遇到诈骗,发案比较集中。骗子会冒充金融机构的,比如证券公司、银行的工作人员,给老人打电话,推荐投资理财免费的咨询、课程。老人一旦加了对方微信,对方会接着进行一系列诈骗手段,诱骗老年人投资。
来源:【深圳侨报】10月16日,南湾街道丹竹头社区的夕阳红志愿者队队长王学红向记者揭露了一起针对老年人的“投资高额回报”诈骗案例。她希望通过此事提醒广大群众,尤其是老年人,要警惕“高回报”背后的陷阱,切勿被表面的“关爱”所迷惑,以免落入诈骗的“坑”。
人到老年,最好的理财方式是量力而行,量体裁衣,切莫因追求所谓的“风光”而当上“负翁”。这是我多年的理财心得。我和老伴退休后,看着手里的数万元积蓄,总想像年轻人那样进行一番“投资”,也想领略一下“投资商”的“潇洒”。
2011年至2018年间,李某伙同他人在本市某商业广场、深圳市某大厦等地,以“投资养老”可获得高额回报为名,诱骗多名老年人购买其虚构的理财产品骗取钱财,先后骗得胡某、宁某、李某、曹某等127名老年人投资理财款共计人民币超2300万元。
近期,一些养老服务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存在重大风险隐患。民政部提醒老年人,一定要警惕以下几类养老服务领域非法集资:1.假借养老服务机构之名非法集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