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复活”就是基于照片、音频等历史数据,利用AI技术重现已逝人物的神情、声音、行为等。“AI复活”仿佛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此前有人利用此技术“复活”已故公众人物李玟、乔任梁、高以翔等人,并在网络上发布动态视频引发争议。
虚拟逝者的“AI数字人” 视频截图□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花10元就可以让照片上原本静态的人开心地笑起来;花50元就能让照片上的人开口说话;花100元就能还原照片中人物的声音……在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复活”因病去世的女儿后,有网友“复活”了李玟、高以翔、乔任梁等已逝明
AI技术让与已逝亲人“再见一面”的愿望成为可能。近日,台湾著名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努力使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的故事,引发热议。南都、N视频记者了解到,在生成式AI发展浪潮下,通过收集逝者生前的图片、音视频等资料,数字“复活”他们的音容笑貌已不罕见。
漫画/张平原 有了技术加持,和逝去的亲人“对话”并非遥不可及。 清明节将至,用AI(人工智能)“复活”逝者的话题火了。在一些电商平台上,消费者花费数十元至数千元,将已故亲人的照片、音视频等发给商户,就能得到一段让其“鲜活起来”——有微表情乃至开口说话的视频。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清明节即将到来,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注意到,电商平台上有不少商家提供“AI复活亲人”的服务,价格从十几元到几百元、几千元不等,只需提供照片和音频,就能让照片上已故的亲人开口说话,帮助网友寄托哀思。
■本期执行 融媒体记者 傅恒近日,台湾音乐人包小柏利用AI技术,令因病去世的女儿在数字世界“复活”,不仅可以唱歌、还能对话,原本天人永隔的亲人竟通过数字实现互动。住在辽宁省抚顺市的孙先生,不久前在网上发布的一则视频也感动了很多人。
生成式AI技术浪潮下,和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成为可能。清明节将至,“AI复活”的热度持续爆增,正成为一项热门生意,不过,因为涉及伦理和法律风险,争议的声音也不小。无论如何,“AI复活”的爆火彷佛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技术怎样向善、应用边界在哪里,还需理性对待。
清明时节,“AI复活”的话题成为舆论关注焦点。如果有机会使用AI技术和逝去的亲人再见一面,你会接受吗?又该如何避免越界,守住法律和道德底线呢?■“复活”亲人:从银幕科幻到现实产业链用数字生命“复活”至亲,曾经只属于电影银幕中的科幻想象,如今却在现实世界中初现端倪。
不久前,郎清平团队收到一份特殊的委托:借助“AI复活”技术,让数字人定期给90岁高龄的父母打电话聊天,以瞒住老人儿子已离世的消息。郎清平是一家智能科技公司的负责人,这家公司从去年4月起启动“数字生命计划”,帮助人们打造AI“新生命”。
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刘俊清明节临近,又到思亲最浓时。随着AI技术的快速发展,连日来,一项新兴的生意悄然兴起——AI“复活”已逝亲人。所谓的AI“复活”已逝亲人,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已逝亲人的图片、视频、声音等转化为虚拟形象,让家属与已逝亲人再“见”一面。
复活已故亲人使用AI技术是否可接受,涉及许多复杂的伦理、道德、法律和社会考虑,应该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并且遵循法律和伦理的准则。每个人对这个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和观点,取决于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