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渐起,冬意渐浓。山东港口渤海湾港轮驳公司组织船员为拖轮穿“新衣”、铺“铠甲”,把冬季“四防”落到实处,确保冬季生产作业安全。甲板上,船员们用轧带连接、固定防滑网,铺设防滑垫,此举可让甲板摩擦力增加,有效应对寒冬下雪及甲板结冰,并防止海水冲击脱落。
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8日讯 5月17日,2024“青春当先开新局”融媒采风活动走进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探寻青年人才打造全国首艘油电混合智能拖轮的青春故事。“以前下班前都要洗个澡,不然的话身上的汗味和油味没法闻。
“来活了,解缆备车。”天空中,骄阳似火,船舶上的工作变得异常艰辛,接到二副“备车”指令后,窦锦波带上轮机员钻进了近50℃的机舱……在山东港口渤海湾港轮驳公司,有一支支充满担当与团队精神的“海上勇士”班组。
采访当日下雨,工作人员冒雨上拖轮青岛新闻网8月18日讯 在港口码头,拖轮是必备的交通工具,由于大型轮船在靠泊码头的时候,需要关掉自身动力,只能改由一条或多条拖轮通过“顶”、“拖”等动作完成其靠泊。拖轮是船舶家族中的小个子大力士,就像举重队里的轻量级运动员。
长期在港口内生活就好像待在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一般,虽然这里的条件并不是太好,但是告别了喧闹的社会,基本的生活设施应有尽有,每天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生活,平静而有规律地进行着,无聊的时候在拖轮船员的宿舍里面转一转,听一听他们的故事,真的比之前待在商船上舒服多了,至少不用担心恶劣的海况,不会忍受没有信号的痛苦了。
新华社青岛1月31日电 题:拖轮船长:见证海上“迎来送往” 为港口“保驾护航”新华社记者王凯农历新年前后,山东青岛迎来寒潮天气。在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有限公司前湾南港拖轮基地,狂风呼啸的海面泛起滚滚白浪,一艘艘拖轮正在准备作业。日前,顶着刺骨寒风,记者迈到“青港拖29”轮上。
【新春走基层】原标题:拖轮上的除夕夜工人日报—中工网特约记者 朱润胜 通讯员 孙菲 莫凡2月9日,大年三十,暖阳西斜。刚过17时,陈勇便拎着一大包年夜饭食材来到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船舶公司东港拖轮码头,登上“秦港17”轮。
居住在公司的招待室里,我的内心五味杂陈,但是更多的是期待和憧憬,对于这个崭新的岗位我还是充满胆怯的,毕竟这是我第一次独自面对两条拖轮的管理,拖轮上面的船长比我年纪要大很多,说实话我对于自己的能力不怀疑,对于自己的年纪还是很不自信的,毕竟太年轻了,在这个位置上确实很难服众。
1月28日,河北港口集团“秦港28”轮班组在船上一起过除夕。 河北日报记者 张辉摄1月28日18时许,完成“南鑫7”轮离泊任务后,“秦港28”轮稳稳停靠在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港东港区拖轮工作船码头。大副朱明瑞按下停止按钮,随后发出指令:“暂时没有任务啦,咱们年夜饭搞起来!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我叫刘鑫龙,来自山东港口青岛港轮驳公司,是“亚洲二号轮”的一名机工,我的“工位”在拖轮的最底部,是船舶的“心脏”。这里环境高温密闭,在夏季机舱温度高达50摄氏度,我们斗高温、战酷暑,只为船舶提供最可靠的动力,为航行安全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