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竖起了人类文明特别是精神文化的新标杆。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实现了40余年快速增长,我们更需要牢筑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支柱,共筑新时代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使抓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切实硬起来,在全社会培育良好的精神文化氛围,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化。
哲学频道:活着的目的是追求体验。我们活着不是为了追求能量和信息,而是让自己感觉好,让身边的人感觉好。为什么说人文学科最重要的是体验?未来的幸福跟今天幸福是同样的,有100块钱,你今天花跟你明天花,反正你必须一天花完,你选择哪一天花有,那我一定要明天花。
1993年起,中国文化界兴起了一场围绕“人文精神”的大讨论,这一讨论持续大约两年,是一场蔓延到全国社会各界、影响深远的公共文化事件。今年正值“人文精神”大讨论三十周年,复旦大学文理学社邀请曾经参与这场讨论的几位学者,回顾并再次进入了“人文精神”讨论现场。
在这篇演讲里,刘擎教授以“繁荣背后意义感的迷失、心灵世界的匮乏”为标靶,批判人类过分追求经济理性、工具理性所造成的“异化”,即“这个世界越来越像丛林世界,我们在制造越来越像人的机器的同时,人变得越来越像机器——我们在上班的时候变成一个庞大机器的一个部件,而回家之后,我们把自己变成一个娱乐机器”。
当下儒学的核心问题是现代转化问题,也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问题,是儒学如何融入现代社会、为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社会重建提供积极的思想资源问题。这需要我们对儒学的学科属性和现代转化路径作出新的探索。儒学是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公共领域和共同思想资源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儒学的学科属性呢?
2005年6月20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为两千余名在杭高校师生作了题为“理想·价值·人文精神”的主题报告。采访组:沈黎勇 石新明 卢思颖 叶盛珺 梁艳 陶安娜 马宇光 高铭希 陶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