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度《南岳志》对懒残岩的描述只有四个字:“在烟霞峰。”谭岳生《南岳志》说:“懒残岩有两个,均在烟霞峰。”但只对峰前半山腰的懒残岩介绍较详:“懒残煨芋馈李泌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岩额有‘懒残岩’三字,岩却不深,仅一石窦,能容一人憩坐而已,无甚佳趣。”对峰后的懒残岩,则只有“传说唐代懒残和尚修道即在此处”这句话。
清朝时,内江县的圣水寺来了一个奇怪的和尚,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他突然来到寺庙,坐在山门外的台阶上,戴着破旧的棉帽,穿着百衲衣,不吃不喝不说话,连续三昼夜都没有挪动一下。这个佛刹是个大寺院,有一百多个和尚,他们看到这位和尚与众不同,就告诉了长老。长老出来查看,认为他是个有来历的人。
潮新闻客户端 沈志权癸卯白露前数日,应桃溪中学之邀回母校参加校志编写修改座谈会,下榻在延福寺对面的九松阁民宿。晚上,几个同学聚餐,民宿老板为我们烧了一桌的家乡菜,其间,端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酒糟烧毛芋:白如凝脂的芋艿,红中带紫的酒糟,绿似翡翠的葱花,色彩明丽,香气扑鼻,格外诱人。
撰文|三书“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我是正在这一夜回到我的故乡鲁镇的。
宋朝人在秋日怎么吃呢,借着宋人林洪《山家清供》一书,让我们走进宋代秋日的饮食生活。同时还体现在民间食疗文化的兴盛,“在食疗应用的普及程度上,宋代远远超过了前代”,医书之外,各类笔记、诗词、文献资料中,都保留了丰富的食疗、食补史料,其中尤以林洪写的《山家清供》一书最为集中最为详实,吃什么,怎么吃,吃了补什么,有何好处,有什么忌讳,林洪都有交代,都有典故和诗词佐证。
我说到的芋艿,朴素又亲和,可荤之,可素之。说到冬天的食物,立即想起的便是芋饺。常山小县城的冬夜,要说吃个什么夜宵,众人首选的也是芋饺。缩颈穿过街上的寒风,到夜排档坐下,一人面前一只小砂锅,里头是煮得滚烫的一锅芋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