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肾透明细胞癌治疗有了新思路科技日报讯(记者雍黎 通讯员刘秋礼 王奕璇)8月21日,记者从陆军军医大学陆军特色医学中心获悉,该中心泌尿外科主任江军团队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PHF8可导致肾癌脂质沉积,从而促进肿瘤生长,这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
10年前患者因查体发现右肾占位来到我的门诊,患者没有任何的不适感觉,仅在进行彩超检查的时候,发现右侧肾脏实质表面存在1.5×1.0厘米的占位性病变,回声不均匀,血流信号强,考虑肾癌的可能性比较大,肾脏周围没有淋巴结转移。
▌参考文献:Toni K. Choueiri, Jae Lyun Lee, Jaime R. Merchan, et al. Casdatifan mono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previously treated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 Safety, efficacy and subgroup analysis across multiple doses from ARC-20, a phase 1 open-label study. ASCO GU 2025. 441。
根据中国临床肿瘤学会指南:肾透明细胞癌术后。根据UISS分级系统,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三种情况。根据多项临床研究显示:肾透明细胞癌不管是手术后的辅助细胞因子治疗,放疗和化疗均不能降低患者复发和转移的几率。
来源:【重庆日报网】8月14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大坪医院获悉,该院泌尿外科江军团队研究发现,组蛋白去甲基化酶PHF8可导致肾癌脂质沉积,从而影响肿瘤生长,并为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策略。该研究成果于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科学》子刊《科学进展》上。
MRI:右肾下极内侧见一不规则混杂 T1 杂 T2 信号肿块,内见斑片状长T1长T2 囊性信号灶,边界尚清,大小约6.1X4.2X5.1cm,DWI及DC 示明显不均扩散受限,增强扫描实性成分呈渐进性明显强化,右肾受压向右前移位,周围肾筋膜增厚,脂肪间隙模糊,右侧肾孟及输尿管近段略扩张,宽约1.4cm,肾周及邻近腹壁肌间隙内见液性长 T2 信号。
2024年2月15日,华中科技大学谌科、陶振、管维及海军军医大学任善成共同通讯在Nature Genetics 在线发表题为“Multi-omic profiling of 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 identifies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associated with disease progression”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对同济医院RCC 队列的100例ccRCC患者进行了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和空间转录组学和代谢组学分析。
中新网上海8月12日电 (记者 陈静)肾透明细胞癌是肾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但临床缺乏肾透明细胞癌高特异性分子影像探针。记者12日获悉,上海医学专家团队联合研究筛选并制备了一系列新型显像探针,其中,相关型号的探针可识别复发或转移性疾病,从而改善肾透明细胞癌的治疗效果。
三个月前,来自山东的王先生因肝内发现肿物前往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普通外科求诊。然而,在术前检查中,医生意外发现其左肾也存在肿物,最终被确诊为肾细胞瘤。这一连串的诊断结果对于王先生来说,犹如晴天霹雳。据院方介绍,王先生最初是因肝细胞癌入院治疗。
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先生在家属的陪同下,坚持带着锦旗来到奉贤区中心医院超声医学科,向王岚主治医师表达谢意。老先生紧握着王岚的手,激动地表示:“王医生,非常感谢你。因为你的细致检查让我及时发现了肿瘤,幸运地保住了我的肾脏。”事情还要回溯至半年前。
专家手术中。新桥医院供图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林红 通讯员 王养才 李春梅)“术后恢复良好,出院3月随访即可!”“太感谢了,是你们保住了我的肾!”近日,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泌尿外科,来自四川遂宁的黄女士听到医生的话后,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排泄废物、多余物质调节体内液体、电解质平衡,肾脏对我们的健康至关重要,然而,一旦患上肾癌就要面临切除肿瘤或保留肾脏的选择,前往重庆松山医院泌尿疾病中心就诊的可可(化名)就是如此。据了解,10岁的可可,在一年前的体检中意外发现右肾有占位性病变,大小约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