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来源:甘肃广电融媒体中心记者:张建兵 钟姊姣 姬炘 杨丹 魏军 舒乐 编辑:钟姊姣责编:黄昕鹏主编:张建兵本文来自【甘肃广电-视听甘肃】,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在古代,但凡一个名人或名胜即将诞生的时候,天空都会出现祥瑞之兆,辉煌灿烂的敦煌莫高窟也不能免俗。公元366年,有一个名叫乐僔的和尚,云游至敦煌鸣沙山时,熠熠金光将其笼罩,抬头见山顶金光万丈、光芒中仿佛有万尊佛像显现,乐僔被这奇景所震撼,他虔诚地向天空拜了三拜,认为这是佛祖给他的神谕,让他在此处坐禅修行。
敦煌,一个让人看不尽的地方。见过它的人,无不被它的美丽所震撼。在这里,有一个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它也被称为“大漠里的美术馆”。时间回到前秦建元二年,敦煌城外东南是一片流沙瀚海,目之所及处鲜有生命的痕迹。
敦煌研究院文物数字化研究所副所长俞天秀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通过数字化技术,能够把莫高窟很多壁画甚至整窟都“搬”到户外,不仅有更为丰富的“沉浸式”洞窟数字游览感观,游客还可以通过手机与敦煌壁画中憨态可掬的动物“互动”。
它始建于前秦宣昭帝苻坚时期,后历经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西夏、元朝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
在敦煌城东南二十五公里的鸣沙山,有一面长1680米的崖壁,上面现存735个洞窟,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莫高窟了。唐朝李怀让在《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中写到:莫高窟者,厥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讲莫高窟开窟于前秦苻坚时代。
敦煌壁画临摹1.尸毗王本生故事(局部)莫高窟第275窟 北凉275窟壁画有饿鹰逐鸽,鸽子向尸毗王求救。饿鹰提出,只要得到和鸽子体重相等的肉即可。尸毗王割取自己身上的肉救鸽,可割肉将尽,其重犹不足一鸽,最后举身坐到秤盘内。2.
北魏洛阳永宁寺遗址的正式发掘报告出版后,特别是在更早的北魏平城时代的佛寺塔基遗址的清理中,已发现有影塑标本,例如山西大同的思远佛图遗址和辽宁朝阳辽塔下压的思燕佛图遗址。这些考古发现使我们了解,自北魏平城时期到北魏洛阳时期,在佛寺中影塑艺术流行的大致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