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娥碑:孝行与书韵交织的千古传奇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故事与艺术瑰宝,历经岁月洗礼,愈发熠熠生辉。曹娥的故事与王羲之书写的《曹娥碑》,便是这样的存在,它们分别代表着至纯的孝行与绝伦的书法艺术,共同诠释着高洁的品质。东汉汉安二年,五月初五,一场悲剧在舜江上演。
孙绍振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福建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等,主要代表作为《文学创作论》《文学文本解读学》《新的美学原则在东方崛起》《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古典散文解读全篇》《月迷津渡——古典诗歌微观个案分析》《演说经典之魅》等。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汤可在中国书法史上,王羲之是最经典的文化符号。他“总百家之功,极众体之妙”,作为一个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变革古法,创立“新体”,实现了中国书法高度自觉的重大转变。嵊州历史悠久,文风昌盛。
《佛遗教经》,简称《遗教经》,又名《佛垂涅盘略说教诫经》,一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是佛陀释迦牟尼一生弘法言教内容的概括总结,是佛将入涅盘前对众弟子语重心长的谆谆教诲,也是佛留给后代所有想离苦得乐者的得度因缘。
《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碑刻——皇皇史册》,蔡辉 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10月版。“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5)及高宗上元二年(675)东征还,深悯忠义之士殁于戎事,卜斯地将建寺为之荐福。(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追感二帝先志,起是道场,以‘悯忠’为额。
将“书香上海”设为置顶星标让书香与您常伴“谁知道端午的来历?”6月9日上午,顺着“我们的节日·端午”指示牌走进上图东馆7楼的一间研讨室,小读者们围坐成两桌,也有成人读者散落其间,美术文献馆馆员柴小山的话音刚落,几个小手举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