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22日)上午,北京主汛期第一场雨还在继续下。气象部门介绍,今天早晨最大雨强出现在东城故宫。22日8时至9时50.4毫米/小时。故宫再现“千龙吐水”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据故宫博物院微信公号介绍,故宫依靠精妙的排水系统,宏大的故宫建筑群,在无数次骤雨中仍安然无恙。
近期,北方多地的大暴雨可谓是触目惊心,其中北京更是遭受近140年来最大的暴雨。或许人们怎么也想不到,一个本来远在中国另一边的“杜苏芮”会给北京带来如此大的损失,甚至传言称就连600多年不积水的故宫也被淹了。
7月22日,北京降雨,故宫里的游客们兴致不减,领略着雨中的故宫之美。大雨中,故宫再现“九龙吐水”景观。气象部门介绍,22日早晨降雨最为明显,最大雨强出现在东城故宫。北京市气象台预计降雨将持续到22日傍晚。雨天路滑,大家出行要注意安全。
审核专家:王圣伟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正高级工程师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故宫,作为明、清两朝皇室的居所,其宏伟、奢华程度不言而喻,相应的配套设施也必定十分全面,毕竟居住在故宫里的人身份特殊,无论如何也不能怠慢了。除了故宫中居住的皇室中人,类似于宫女、太监这等下人也不计其数。
日前有网络短视频拍摄了故宫博物院慈宁宫暴雨时积水的画面,对故宫的排水系统功能提出质疑。北京遭遇暴雨天气,故宫沿用了600多年的排水系统是怎样工作的?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 狄雅静回答:故宫的排水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首先,雨水降到屋面上,从屋面导到了台基。
连日来,北京持续降雨。7月31日上午,大雨中的故宫再现“九龙吐水”景观。故宫博物院故宫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介绍,目前,故宫的雨水排水仍然沿用明清时期的古雨水系统。由于院落北高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地面的坡度为自然排水创造了有利条件。
开局一张图,内容全靠编?近日,北京遭遇强降雨,有网友称“600年不积水的故宫发生积水”,引发广泛关注。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7月31日,故宫博物院工作人员对“故宫600年不积水”作出回应:历史文献中故宫有过院落积水、墙垣倒塌的记载;故宫慈宁宫此次积水与排水管道被杂物堵塞有关。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日前,有网络短视频拍摄了故宫博物院慈宁宫暴雨时积水的画面,质疑故宫的排水系统功能。也有人说,故宫600年不积水,如今积水是现代科技惹的祸。对此,故宫博物院世界遗产监测部主任狄雅静介绍,故宫在明清两代,都会在每年三月的时候,打开暗沟进行清淤。
近日,北京的暴雨水情牵动人心,“故宫辟谣600年不积水”的话题却意外上了热搜。但故宫并不是从来没有积水过,据介绍,从历史文献中可以发现,故宫整个区域出现屋面漏雨、墙垣倒塌还有院落积水这样的一些记载,比如光绪十一年的阴历四月,从东华门到西华门这一带积水“数尺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