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话题是:郭化若,为何能从一个穷苦出身的孩子,成长为一代红色儒将呢?1920年春,郭化若读完了高小课程,在报考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时,虽然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但因学费昂贵不得不放弃该校,只有进了福州农林学校预科班学习,一年后转入本科。
开国上将有57位,按照军内资历,三野名将郭化若完全可以占据一个名额:他出身黄埔四期、1925年入党,这是很多上将比不了的,郭化若在红军早期担任过一方面军代理参谋长,解放战争中与宋时轮搭档,成为三野主力第9兵团政治委员。
1991年,正值国际风云变幻之际,一篇题为《杰出的军事家战略家粟裕》的文章,赫然出现在《人民日报》之上,作者郭化若,并非泛泛之辈,他不仅是身经百战的开国中将,更是参与编撰《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等重要著作的军事理论权威,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敢于为尚未平反的粟裕“正名”,足见其勇气和对历史负责的态度,更重要的是,郭化若的评价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对大量历史资料的研读和亲身经历的基础之上。
“郭化若天生就是当高参的命,不是蒋介石的高参,便是毛主席的高参。”周恩来赞誉他为“这一次我赴重庆一行,国民党高官都纷纷向我打听郭化若是何许人也,问他跟郭沫若是不是有亲戚关系,我笑了,我说有没有亲戚关系先不提,论革命文学界的地位,郭化若跟郭沫若是相当的。”
今年年初,随着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张颂文饰演的高启强带火了《孙子兵法》。剧中,高启强将《孙子兵法》的军事哲学娴熟地运用于商战之中:“围师必阙,穷寇勿迫。如果你围剿敌人,你有制胜的把握,也一定要留一个缺口,让他逃跑,否则他会做困兽之争;如果敌人已经到了绝境,你一定要适可而止,否则他会拼死挣扎。”
极目新闻记者 徐颖通讯员 余嫚雪 杨思 谢宁摄影 通讯员王亮电视剧《狂飙》的热播,带动了大众对传统经典《孙子兵法》的关注。这部“兵家圣典”虽然源于军事,却又高于军事,是竞争之道、战略之道、统帅之道的集中体现,对当今的商业竞争、企业管理、外交谈判都有深刻的启迪作用。
郭化若,福建福州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杰出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1925年,郭化若如愿以偿考入黄埔军校四期学习,期间接触了不少新思潮、新知识、新理念,也接触到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前辈,逐步认识到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树立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人生观,于当年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