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漳州5月20日电(记者 曹静)5月16日,“中国有约·相约福建”2024年国际媒体采访活动在福建泉州石狮市启动,本次活动以“发展新质生产力 共享中国机遇”为主题。5月19日,采访团走进漳州古城,观看漳州布袋木偶戏,感受漳州的历史文脉。
清新福建偶说非遗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成果交流展演活动偶韵流转,丝牵情长相信亲眼目睹过木偶戏的精湛表演无不折服于这项非遗瑰宝的不朽魅力这就不得不提2008年8月8日晚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泉州提线木偶戏惊艳登场四位技艺精湛的木偶戏演员精彩呈现了经典剧目《四将开台》身着红、黑、绿、
captions settings, opens captions settings dialogcaptions off, selectedBeginning of dialog window. Escape will cancel and close the window.
康县寺台木偶戏,扎根乡土的蜀风秦韵寺台木偶演出。本组照片均为 金荣高 摄在后台排练的各个“角色”。康县寺台乡木脑壳戏出现在晚清,是一位四川艺人带到康县,后由现在的传承人张仲国祖父张森阳跟随学艺并传承而来。
11月9日,福建省泉港区一公园里上演传统掌中木偶戏,吸引许多市民和摄影爱好者观看。掌中木偶戏艺术风格独特,行当角色分工细致,木偶头雕刻形神兼备,在闽南地区广受民众喜爱。中新社记者 王东明 摄11月9日,木偶表演者在福建省泉港区一公园里上演传统掌中木偶戏。
木偶戏(廿八都木偶戏),浙江衢州江山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廿八都木偶戏系提线木偶戏,于明代自江西传入,唱腔为赣剧宜黄派。传入廿八都后,即以师徒相授形式传承,已传承了18代,至21世纪初约有500年历史。
由中共上海市委对外宣传办公室、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SMG NEWS)联合发起,2023“爱上海的理由”青少年英语短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以“我最爱的中华宝贝”为题,诚邀全球新生代用向上的风貌、良好的英语表达和创意的镜头语言展现青少年眼中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或“傀儡子”,是一种由艺人操纵木偶以演绎故事的戏曲形式。石阡木偶戏,作为流传于铜仁市石阡县的民间傀儡戏曲剧种,其历史可追溯至汉魏时期的“刻木人像”傀儡,是宋元时期杖头傀儡戏的珍贵遗存。
泰顺木偶戏属浙江省泰顺县地方传统戏剧类别,已有800多年历史,其题材丰富,表演细腻。提线木偶是将木偶身上的牵线集中到一块勾板上,由演员攥着勾板操纵。提线木偶一般有7条提线,武角则多达18条,较复杂的表演多至36条线。泰顺提线木偶戏于2011年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孙猴子一个鹞子翻身,灵活地拿起桌上的酒壶,抬手仰头,酒水划过细细一道弧线,进了它张开的嘴里——这听起来只是《大闹天宫》里家喻户晓的片段,但舞台上的齐天大圣是一具一尺长的提线木偶,它闪转腾挪的花哨动作戏由木偶师操纵28根傀儡线做到。
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经典剧目《钟馗醉酒》中国人对“福”的向往由来已久,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福建的提线木偶艺术逐渐融入了福元素,无论是在木偶的造型设计、剧本创作,还是在道具和舞台布景中,都常见“福”的符号与象征。
泉州木偶戏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艺术,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其表演形式独特,以提线木偶为主,兼有布袋木偶与杖头木偶。泉州木偶戏的人物造型精美,雕刻细致入微,线条流畅,表情生动。在表演上,泉州木偶戏巧妙地融合了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形式,既有传统戏曲的韵味,又有独特的木偶表演风格。